《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20 章:南洋缔盟?擒贼护技?电波通海
正德十八年(1523 年)?十月初五
辰时的通州码头,海风轻拂,三艘 “靖海号” 战船整装待发 —— 这是大明派往南洋的使团船队,船上载着使团成员、礼品与贸易清单,为首的使臣是内阁学士张居正,副使是熟悉南洋风土的藏锋队成员。陆砚昭与朱厚照亲自前来送行,码头上旌旗招展,士兵们列队致敬。
“居正,此次前往南洋,首要任务是与爪哇、苏门答腊、暹罗等国签订同盟协议,共同抵御西方势力扩张;其次,要扩大与南洋的贸易合作,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蒸汽织布机等商品推向南洋,同时引进当地的香料、木材等物资。” 朱厚照握着张居正的手,语气郑重,“记住,大明与南洋诸国是平等合作,要展现出大国的诚意,不可恃强凌弱。”
张居正躬身应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使命,既签订同盟,也促进贸易,为大明海疆构建稳固的南方屏障。” 陆砚昭补充道:“藏锋队已提前与南洋诸国的联络人沟通,他们对同盟之事十分积极。另外,船上配备了两套无线电装置,若遇紧急情况,可随时与京城通讯,我们会第一时间支援。” 张居正点头,登上战船,随着一声令下,船队缓缓驶离码头,朝着南洋方向进发。
午时的宁波港码头,一艘英国商船 “伊丽莎白号” 正准备卸货,船上的水手们忙着搬运货物,看似平常的举动中,却有两名水手不时瞟向不远处的蒸汽织布机展示区 —— 那里正陈列着一台小型蒸汽织布机,供外商参观了解(核心部件已拆除,仅展示外观)。
这两名水手正是英国派来的技术间谍,名叫汤姆与杰克,他们的任务是窃取蒸汽织布机的核心技术图纸,甚至试图拉拢军工总院的工匠。藏锋队队员早已通过前期监控,掌握了他们的动向,此时正伪装成搬运工,密切关注他们的行动。
“杰克,一会儿你去吸引展示区守卫的注意力,我趁机复制织布机的结构图纸。” 汤姆低声对杰克说,手中悄悄藏起一支铅笔与一张薄纸。杰克点头,故意在展示区附近打翻货物,吸引守卫上前处理。汤姆趁机靠近织布机,快速勾勒结构草图,却没注意到身后的藏锋队队员已悄悄靠近。
“住手!” 一声大喝,藏锋队队员扑上前,将汤姆按倒在地,缴获了他手中的草图。杰克见状,想要逃跑,却被另一名队员拦住,当场抓获。周围的外商与百姓纷纷围拢过来,看到间谍被擒,纷纷拍手称快。“竟敢在大明的地盘上窃取技术,真是自不量力!” 一名百姓高声喊道。
林墨随后赶到,对英国商船船长严肃道:“大明欢迎正当贸易,但绝不允许窃取技术、打探情报的行为!这两名间谍将交由大明司法部门审讯,若查实贵国还有其他间谍,大明将暂停与英国的贸易合作!” 船长脸色苍白,连忙道歉,表示愿意配合调查,绝不再犯。
未时的福建泉州港,沿海山顶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 —— 大明第一座无线电通讯塔的奠基仪式正在举行。赵小匠带着工匠们,将一块刻有 “大明海防通讯塔” 的石碑埋入地基,陆砚昭与萧策一同挥锹填土,现场的士兵与百姓们纷纷鼓掌欢呼。
“这座通讯塔高五十丈,采用砖石与钢铁混合结构,底座宽十丈,能抵御台风与海浪冲击。” 赵小匠介绍道,手中拿着设计图纸,“塔顶端将安装大功率信号发射器与接收器,配备避雷针,确保全天候正常工作。预计三个月后完工,届时泉州港可与广东、浙江的通讯塔联网,实现全国沿海实时通讯。”
陆砚昭看着奠基现场,心中满是期待:“通讯塔建成后,海防情报传递将彻底摆脱对信使的依赖,无论是倭寇还是西方势力,只要在沿海出现,我们都能第一时间知晓,快速应对。” 萧策补充道:“泉州港的炮台升级也在同步推进,十座炮台已更换五座神威重型榴弹炮,月底前可全部完工,届时通讯塔与炮台配合,泉州港的海防将固若金汤。”
奠基仪式结束后,工匠们立刻开始施工,搬运砖石、搭建脚手架,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百姓们也主动前来帮忙,有的送水,有的送饭,大家都明白,这座通讯塔不仅是海防的 “千里眼”,更是守护家园的重要屏障。
酉时的军工总院,陆砚昭正与赵小匠商议技术保护措施。“宁波港抓获英国间谍一事,给我们提了个醒 —— 西方诸国对大明的技术虎视眈眈,必须加强保护。” 陆砚昭语气凝重,“我建议,将军工总院分为‘研发区’与‘生产区’,研发区仅限核心工匠与官员进入,配备锦衣卫守卫,所有图纸编号登记,严禁带出;生产区可对外开放参观,但核心部件的生产需在封闭车间进行,工匠需签订保密协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