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85 章:边镇电站试运转?织坊增产车件研
嘉靖二年(1526 年)?五月二十
辰时?大同边镇的风沙裹挟着寒意,却挡不住火力电站工地的热闹。锅炉已安装完毕,铸铁炉体裹着双层石棉,在晨光下泛着冷光;今日的核心任务,是调试汽轮机与发电机的联动 —— 这是电站能否发电的关键一步,由军工总院派来的工匠头李师傅带队负责。
李师傅蹲在汽轮机旁,手里拿着铜制塞尺,仔细测量转子与定子的间隙,眉头微蹙着核对数据:“间隙两毫,刚好符合标准!老张,你带两个人把联轴器再固定牢些,偏差绝不能超过半毫,不然机组转起来会震得厉害,轴承用不了半个月就得坏。” 工匠老张连忙应下,招呼同伴用麻绳将汽轮机与发电机的联轴器缠紧,又爬上脚手架,用水平仪反复校准,待气泡完全居中,才朝李师傅喊:“李师傅,对中了,能固定了!”
随后是蒸汽管道的气密性测试。工匠们将管道两端用铁板密封,往里面通入压缩空气,李师傅则拿着沾了肥皂水的毛刷,沿着管道接口逐一涂抹:“大家仔细看,只要有气泡冒出来,就说明漏气,得重新缠密封带!” 一圈检查下来,所有接口都没出现气泡,李师傅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管道不漏气,准备通蒸汽!” 杂役们立刻往锅炉里添煤,炉膛内很快燃起熊熊火焰,压力表的指针缓缓攀升,从 0 升至 0.6MPa,又稳定在 0.8MPa 的工作压力。
“开闸送汽!” 李师傅一声令下,工匠老刘转动蒸汽阀门,“嗤 ——” 的一声,白色蒸汽涌入汽轮机,转子开始缓慢转动,转速表的指针从 0 逐渐爬至 3000 转 / 分。“稳住转速!合上离合器!” 工匠们迅速行动,发电机的励磁系统瞬间启动,电压表的指针 “啪” 地跳至 220 伏,频率表稳稳显示 50 赫兹,分毫不差。“发电成功!” 李师傅兴奋地挥起拳头,工地瞬间响起欢呼声,边军将士们甚至举起头盔抛向空中 —— 大同边镇终于有了自己的电站,以后岗哨再也不用靠油灯照明了。
辰时末,电站开始向附近的岗哨输电。当岗哨的电灯亮起时,值守的士兵王二柱激动地拍着墙,凑到灯光下翻看着手里的兵书:“以前值夜班,油灯熏得眼睛疼,字都看不清楚,现在有了电灯,亮得能看书!李师傅,这电站啥时候能给咱们屯田的抽水机供电啊?” 李师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再试运行三日,没问题就正式并网,先供岗哨、电报站,月底前保证让你们的抽水机转起来!”
巳时?苏州织坊,阳光透过天窗洒满作坊,十台电力织机全部运转起来,“嗡嗡” 的机械声此起彼伏,织工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丝线在经纬间快速穿梭,转眼便织出成片的缠枝莲纹样。
织坊掌柜沈老板拿着账本,笑得合不拢嘴。负责记账的伙计小跑过来,递上产量记录,声音里满是惊喜:“掌柜的,昨天十台织机一共织了三十五丈布,顶得上以前二十台手工织机的产量!您看,这是昨天的订单,比上个月多了三成!” 沈老板接过账本,指尖划过数字,眼睛笑得眯成了缝:“太好了!按这个速度,每月能多织一千丈布,利润能翻一倍!王大娘,你这手艺配上新机器,真是如虎添翼啊!”
老织工王大娘正调整着织机的转速旋钮,闻言笑着抬头,手里的梭子仍有条不紊地穿梭:“可不是嘛!以前脚蹬手抛,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织出来的布还偶尔有跳线,现在只需要看着机器,断线了按一下开关就停机,省力不说,织出的布还更匀净,客户都说咱们的布质量更好了。” 织坊角落,工匠小李正在给新招的织工培训,手里拿着一张织机结构图:“大家记住,转速调到每时辰三丈时,织出来的布最紧实;遇到纱线打结,一定要先按红色停机按钮,再处理线头,别硬拉,不然会断针,换一根针得耽误半个时辰!” 新织工们认真地记着笔记,不时举手提问,眼神里满是对新技术的好奇。
巳时过半,苏州知府带着几名官员来到织坊视察。看到满作坊运转的电力织机,知府不禁赞叹,伸手摸了摸刚织好的布料:“这电力织机果然高效!沈掌柜,你这织坊可以作为苏州手工业的试点,下个月组织其他织坊来参观学习,咱们苏州的纺织业,以后要靠这新技术更上一层楼!” 沈老板连忙躬身应下,心里已经盘算着再向军工总院订购十台电力织机,把作坊西侧的空房也利用起来,扩大生产规模。
午时?京城军工总院,各工坊一片忙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已全面启动,赵小匠穿梭在各工坊之间,盯着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铸造坊内,工匠们正用失蜡法铸造内燃机缸体,蜂蜡制成的缸体模型摆在工作台上,工匠周师傅正往模型上裹耐火泥:“赵师傅,您看这泥层厚度够不够?之前您说要裹三层,我特意多抹了些,怕烧的时候裂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