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七年六月末,天津港
江风裹挟着咸腥水汽,掠过帆樯如林的码头。
朱徵妲一身粉袄绿裙,双丫髻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小手被万历帝温暖的大掌牢牢包裹。
前方,朱由校正举着赵士桢新赠的迷你燧发枪模型,兴奋地比划。朱徵娟则提着绣帕,步履轻盈地跟在后方,姿态娴雅。
“皇爷爷,真要回京了?”朱徵妲仰起小脸,长睫扑闪:
“工坊里新铸的火炮,孙大人还没带妲儿看完呢。
万历帝轻轻拍她头顶,笑声浑厚:
“天津诸事已定,盐路通闽,火器量产。”
“朕该回紫禁城理政了。”
他目光转向朱徵娟,“你姐姐也想念宫中的牡丹,惦念娘亲和弟妹了。”
朱徵娟浅笑盈盈,声线柔婉:“妹妹连日操劳,该歇歇。”
“宫里备了你爱吃的豌豆黄、驴打滚。”
朱由校凑过来,献宝似的举起模型枪:
“妲儿妹妹,回宫我给你改装它!保证能发射小石子!”
朱徵妲眼睛一亮:
“好呀!不过,得先等孙大人的火炮辽东奏报!”
时近正午,龙舟启碇。
雕龙画凤的船队帆影蔽日,顺流北上,江风猎猎。
万历帝凭栏远眺,江面“边锋盐运”商船首尾相接,络绎不绝,他慨然长叹:
“昔日党争倾轧,国库空虚,边关烽火频传。如今盐路通财,火器强兵,此皆妲儿之功!
朱徵妲趴在栏杆上,看浪花拍船舷:
“是边锋大人与万千百姓的功劳。妲儿……不过说了几句话而已。”
“正是这几句话,活民无数,强我大明!”
万历帝回首,召赵士桢、王佐、孙元化近前:
“尔等造枪铸炮,功在社稷!回京之后,朕必重重封赏!”
赵士桢躬身道:“若无郡主奇思妙想,火器改良断难如此神速。”
王佐将缩小版的“捷胜炮”模型往甲板上一放,声若洪钟:
“郡主所提的可调支架,已用于所有轻便火炮。辽东骑士不日即可接收新炮。”
孙元化紧接着回禀,语气铿锵:
“红衣大炮经火药配比优化,射程已达三里,摧城破墙易如反掌!”
“月产重炮四门,轻炮四十门,足可巩固辽东防线!
朱由校伸手轻抚炮模,满眼憧憬:
“孙大人,能再做小些吗?是校儿也能推得动的”
众人闻言皆笑,朱徵娟将他轻轻拉回身侧,柔声道:“待弟弟再长大些,便请孙大人为你专铸一门。”
龙舟破浪北行,叶向高疾步而来,袍角被江风卷起:“陛下!闽地盐税捷报,入库已逾八百万两!两广官员上奏,恳请拓展盐路,万民翘首以盼。”
万历帝览奏,龙颜大悦:““准奏!着边锋统筹拓展两广盐路,各地官府需全力配合!”
朱徵妲闻言,立刻脆声补充:“叶大人!请边锋暗网先行潜入两广,摸清地方豪强底细。盐路开通,绝不容他们暗中作梗!”
“臣,遵郡主令!”
龙舟夜泊时,御舱内
万历帝轻拍着假寐的朱徵妲,对叶向高压低声音:“叶爱卿,朕这几日夜不能寐啊。”
叶向高紧张地问:“陛下是担心八旗暗探?”
万历帝摇头:“比那更愁,朕的宝贝孙女今日又没吃够一碗饭。”
叶向高愣住:“啊?”
假装睡觉的朱徵妲睫毛轻轻颤动,
万历帝忧心忡忡道:“今日午膳只用了半碗碧粳粥,两块豌豆黄。这般食量,如何撑得起这救国大业?”
叶向高忍笑:“陛下,郡主年幼...”
“还有!今日她批阅奏报时打了个小哈欠,”万历痛心疾首:“定是前日熬夜看舆图累着了!”
朱徵妲听不下去了,忍不住小声嘟囔:“皇爷爷,妲儿没熬夜...。”
“妲儿醒了?快,传御厨做碗牛乳茶!,万历惊喜地转头对叶向高说:“叶爱卿,加蜂蜜,要温的,不要太烫...”
叶向高躬身:“臣这就去,”他在转身时忍不住微笑摇头。
万历帝抱着孙女轻声细语:“妲儿啊,努尔哈赤可以晚点打,甘肃地震可以明天防,但你若瘦了一分,皇爷爷这心里...”
朱徵妲伸出小手指:“那拉钩,皇爷爷也要按时用膳,不许批奏折到三更。
“好,一言为定,不过…”万历帝郑重勾手,神秘兮兮地:“可让御膳房多送份芙蓉糕来,咱们祖孙一起用?”
舱外月光洒落江面,映出一老一少勾手指的剪影。
龙舟北上,沿途府县百姓讯,纷纷聚集码头。
只为一睹那位传说中定鼎乾坤的三岁郡主。
但见龙舟之上,粉雕玉琢的女童凭栏而立,众人纷纷跪拜,声震江野:“郡主千岁!郡主千岁!”纷纷跪拜
“护国郡主千岁!护国郡主千岁!”声震江野,
朱徵妲向着岸上用力挥动小手:
“大家快请起!好生耕种经营,往后都能吃上便宜盐,过上好日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