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德云书院送来的那张精美拜柬,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在清风书院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
孩子们的欢快情绪被担忧取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丝紧张。
夜凰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平静。
她收下请柬,打发走德云书院的仆役后,便如同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继续督促孩子们完成当日的课业——临摹字帖,温习年前所学的《千字文》。
只是,讲堂里的气氛再也无法恢复到之前的轻松。
午后,夜凰将韩青山、张瘸子、老马,以及王铁柱、李狗蛋叫到了书房。
石小石和赵小五依旧被安排在外围担任警戒。
“先生,这分明是鸿门宴!不能去啊!”韩青山第一个沉不住气,脸上满是急迫,“赵管事刚被我们设计,德云书院这个时候邀请,肯定没安好心!”
张瘸子捻着胡须,眉头紧锁:“青山所言不无道理。新春文会,看似风雅,实则是德云书院展示实力、结交乡绅的场合。他们邀请先生,一是试探,二是想借机打压。先生若去,便是孤身深入虎穴;若不去,则显得我清风书院怯懦,于名声有损。两难啊。”
老马闷声道:“要不,我提前去县城打探一下,看看他们到底安排了什么阵仗?”
夜凰静静地听完众人的意见,目光最后落在王铁柱和李狗蛋身上。
两个半大孩子显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绷着小脸,眼神里带着紧张。
“你们觉得呢?”夜凰问道。
王铁柱握紧了拳头,语气坚定地说:“我会保护姐姐!”
他想法直接,认为危险来临,自己就该挡在先生前面。
李狗蛋则眨巴着眼睛,想了想说:“姐姐,我觉得……得去。不去他们更会笑话我们。去了,大不了……大不了他们说什么我们不听就是了。”
他年纪小些,想法更单纯,但也能感觉到“名声”的重要性。
夜凰微微颔首,终于开口,声音清冷而坚定:“去,是必然要去的。退缩,只会让对方的气焰更加嚣张。清风书院要想立足,有些场面,必须面对。”
她顿了顿,看向王铁柱和李狗蛋:“这次文会,铁柱,狗蛋,你二人随我同去。”
两人闻言,都是一怔,随即王铁柱挺起了胸膛,李狗蛋也用力点头。
夜凰淡淡道:“对方既以‘文会’为名,明面上不敢做出太过分的举动。带上他们,一是见见世面,二是让对方看看,我清风书院的学生,并非畏缩之辈。况且……”
她的目光扫过窗外萧瑟的院落:“有些风雨,他们迟早要经历。这次文会,就是一次历练。”
夜凰的决定不容置疑。
她接着部署:“韩青山,你留守书院,确保其他孩子安全。张叔,马叔,你们经验丰富,暗中留意县城动向,特别是德云书院和漕帮有无异常联络。文会之事,我自有分寸。”
见夜凰心意已决,且安排周密,韩青山等人也不再反对。
接下来的几天,书院表面恢复平静,但暗地里都在为初五的文会做准备。
夜凰并没有给王铁柱和李狗蛋进行特别的“填鸭式”训练,只是更严格地要求他们完成日常的课业。
她知道,临阵磨枪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稳定的心态。
王铁柱练字练得手腕发酸,却一声不吭;李狗蛋则将《千字文》翻来覆去地背诵,生怕到时候给先生丢脸。
其他孩子虽然不能同去,但也默默支持,二妞和春妮偷偷将两人的衣服洗得格外干净。
正月初五,清晨。
天色阴沉,竟又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寒风凛冽。
这天气,似乎也预示着此行不会顺利。
夜凰依旧是一身素净青衣,外罩一件半旧的棉斗篷,神色平静如水。
王铁柱和李狗蛋也换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虽然仍是粗布,但整洁干净。
王铁柱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的紧张。
李狗蛋则小脸绷着,嘴里还在无声地默诵着文章。
韩青山套好了马车,脸上写满了担忧:“先生,一切小心!若有不对,立刻发信号,我带人去接应!”
夜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言,带着两个学生上了马车。
老马一挥马鞭,马车碾过薄雪,缓缓驶出书院,向着县城方向而去。
石小石和赵小五站在书院门口,默默地看着马车消失在风雪中,小小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却又异常坚定。
马车内,气氛有些沉闷。
王铁柱和李狗蛋正襟危坐,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夜凰看了他们一眼,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两人耳中:“记住,今日我们代表的是清风书院。无需畏惧,也无需逞强。多看,多听,少言。若遇刁难,如实应对即可,一切有我。”
平淡的话语,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王铁柱和李狗蛋对视一眼,重重地点了点头,紧张的心情似乎缓解了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