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水,静静流淌在林清瑶的小院内。
自启蒙堂归来,她心绪已定,不再迷茫。盘膝坐于蒲团上,她将神识沉入丹田,望向那卷静悬的《蕴道经》。
就在神识触及经卷的刹那——
“嗡……”
经卷无风自动,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温润光华。
原本在《太虚闻道经》之后,那片属于《太虚云游剑诀》、仅有总纲而一片空白的区域,此刻竟有新的字迹,正由虚化实,缓缓浮现!
林清瑶心头剧震,屏息凝神。
只见那新显现的篇章,墨迹淋漓,道韵天成,其首行赫然是四个古意盎然的大字:
【漫渡红尘】
其下,一行行心法口诀与一幅幅玄妙剑意图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尘非障,情非劫。
入乎其中,超然其外。
不粘不滞,不拒不迎。
心如明镜台,身是渡尘舟。
历遍人间烟火色,方知大道在心头。”
【第一式:萍水相逢】
剑意图中,一道剑影如惊鸿照影,于茫茫人海中倏然闪现,带着一丝邂逅的偶然与惊喜,剑意轻灵而随缘,不着痕迹。
【第二式:浮生若梦】
剑光流转,似真似幻,仿佛映照出世事无常、人生百态。剑招虚实相生,带着几分超然物外的朦胧与感慨。
这《漫渡红尘篇》的剑意,与之前任何剑法都截然不同。它不追求极致的锋锐,不强调霸道的威力,其核心竟在于一个“渡”字。
渡,是经历,是体验,是穿梭于万丈红尘之中。
渡,亦是超脱,是旁观,是保持本心不染尘埃。
以剑为舟,漫渡红尘!
她尝试着以神识引动那一式“萍水相逢”。
刹那间,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与楚劫沧初次在演武堂相遇的场景……
那股初遇时的微妙剑意,竟随着心念流转,在指尖凝聚成一缕若有若无的剑气,缥缈难测,却带着奇特的缘分气息。
她散去剑气,心中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
《太虚云游剑诀》并非拒绝情爱,恰恰相反,它需要以真情实感为引,以红尘阅历为薪,方能点燃剑道之火。
“以情入道”,入的便是这纷繁复杂的人间情、世间道!
之前的空白,并非剑诀不全,而是她的心境未至,阅历未足。
今日她勇于直面内心困惑,明悟“亲身经历”之理,心境契合了“漫渡红尘”的真意,这剑诀的新篇章才水到渠成,自然显现。
“漫渡红尘……”
她低声咀嚼着这四个字,眼眸越来越亮。
不必畏惧动情,也无需刻意绝情。就像柳姐姐说的,在情爱中守住本心;就像陈先生鼓励的,勇敢地去经历。
情,是路途上的风景;
道,是前行不变的方向。
而手中的剑,既是护道之器,亦是渡己之舟。
想通了这一点,林清瑶只觉灵台一片空明。她轻轻抚过云华珏上那道熟悉的背影印记,心中已有了决断。
林清瑶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彻底成了个兴致勃勃的“实践派”。
在修行悟道之余,她开始饶有兴致地观察起宗门里的道侣们——
器峰的张师姐与道侣切磋时剑招凌厉,从不留情。
可每当险招过后,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都闪着棋逢对手的光,那分明是剑锋与真心碰撞出的星火。
药堂的李师兄炼丹时,总要在丹炉边多备一份清心草。每逢有人问起,他便摇头轻笑:
“某人修炼总心急火燎的。”
语气里的亲昵,藏都藏不住。
更有执法堂那对出了名的“冰火道侣”,一个修寒冰剑意,一个练烈焰心法。
平日议事时各不相让,可每当月华初上,总见他们在望月峰并肩打坐,冰火灵气交融如阴阳相济,在夜空中绘出流光溢彩的图腾。
观察得越多,她往楚劫沧练剑的竹林跑得越勤。
每每立在竹影下,看着那道剑光如游龙惊鸿,心中对“情”字的理解,便不再只是书上的墨字,而是染上了竹叶的清气与剑风的锐意。
“楚师兄!”
她人未至声先到,拎着剑从竹林小径里钻出来,发梢还沾着几片伶仃的竹叶,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盛着毫不掩饰的期待。
“我观察了好些道侣,发现最快的相知之道,就是一起挨揍……哦不,是同修共练!”
她心里的小算盘清澈又响亮——
既然要亲身悟情,眼前这个让她见之则喜、不见也会念的剑修,岂不是现成的那本“无字真经”?
楚劫沧确实有些意外。
那日山洞一别,他原以为这小姑娘至少要躲他十天半月。
不想她非但没躲,反而大大方方地凑到眼前来,神色坦然得像只是问他今日天气如何。
“你要学哪一招?”
他语气温和,目光却不自觉地掠过她微微颤动的睫毛。
“学你练得最好的那一招。”
林清瑶仰起脸,让人无从反驳。
楚劫沧上前一步,从身后虚虚环住她。清冽的松木气息萦绕上来,他低沉的声音擦过耳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