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草莓藤迎来了第一百个春天。
如今的傅家,已是五世同堂。院子里的草莓藤早已不是当年的几株幼苗,而是蔓延成一片茂密的绿海,甚至在院墙外的小巷里都生出了新枝,成了街坊邻里共同守护的风景。每年草莓成熟时,整条巷子都飘着甜香,老人们会说:“这是傅家的福气,飘到咱们这儿了。”
这天是傅家的家族日,三十多口人从各地赶回老宅。最年长的是莓莓的孙女,已是九十高龄,由重孙推着轮椅,坐在草莓藤下,看着孩子们在地里追逐打闹,眼里满是欣慰。
“太奶奶,您看我摘的!”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满满一篮草莓跑过来,篮子上还系着傅景深当年编的草莓藤绳——这根绳子被小心保存了近百年,成了家族的“传家宝”,每次摘草莓都由最小的孩子保管。
老人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一颗饱满的草莓,声音轻得像叹息:“真好啊……跟你太爷爷太奶奶当年种的一模一样。”
不远处,傅家的第四代传人正给孩子们讲述家族的历史。他手里捧着一个陈旧的木箱,里面是傅家百年的记忆:有夏晚星当年采访用的笔记本,扉页上还贴着傅景深送的草莓书签;有傅景深写给夏晚星的情书,纸页泛黄却字迹清晰;有莓莓小时候的草莓图案围兜,边角已经磨破;还有每一代孩子的出生证明,上面都印着“草莓”相关的小名……
“你们知道吗?”他指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傅景深和夏晚星在草莓园的合影,“太爷爷当年为了让太奶奶吃到最新鲜的草莓,特意买下了城郊的草莓园,后来又把它改成了公益农场,教附近的贫困户种草莓,让大家都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甜日子。”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一个小男孩举手问:“那太奶奶呢?太奶奶做了什么呀?”
“太奶奶呀,”他笑着回答,“太奶奶是记者,写了很多关于草莓种植的报道,帮着太爷爷把草莓卖到了全国各地。他们说,要让更多人尝到‘甜’,日子才更有奔头。”
阳光透过草莓藤洒下来,照亮了孩子们眼里的光。这些孩子从小就知道,家族的“草莓情”不止是儿女情长,更有一份对他人的善意和对生活的热忱。
中午,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午饭。桌上的菜大多是用自家草莓做的,连酒水都是用草莓酿的果酒。席间,第五代传人宣布了一个消息:“我和团队研发了新的草莓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打算免费提供给贫困地区的农户,让大家都能种出好草莓。”
九十高龄的老人听到这话,激动得直点头:“好!好啊!这才是傅家人该做的事……你太爷爷太奶奶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原来,傅家的草莓园早已不是私人财产,而是成了带动一方经济的公益基地。从傅景深和夏晚星开始,每一代傅家人都坚持着“让更多人尝到甜”的信念,免费提供种苗、传授技术,帮助了无数家庭脱贫致富。
下午,孩子们在草莓藤下埋下了新的“时光胶囊”。里面有今年的草莓酱配方、孩子们画的全家福、还有一封写给百年后傅家人的信。
“我希望一百年后的傅家人,还能吃到这么甜的草莓。”
“我希望我们种的草莓,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尝到。”
“我希望太爷爷太奶奶的故事,能一直传下去。”
稚嫩的字迹里,藏着最纯真的愿望。老人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夏晚星曾说过的话:“草莓藤最懂感恩,你给它阳光雨露,它就给你满枝红果;人也一样,心里装着别人,日子才会更甜。”
夕阳西下,全家人在草莓藤前合影。九十岁的老人坐在中间,重孙辈站在两旁,孩子们挤在前面,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一颗鲜红的草莓,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照片洗出来后,被放进了那个陈旧的木箱里,和百年前的照片放在一起。两张照片跨越时空,却有着同样的温暖——同样的草莓藤,同样的笑脸,同样的对“甜”的追求。
夜深了,老宅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草莓藤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漫长而温暖的故事。
从一块草莓慕斯的初遇到惠及一方的公益农场,从两个人的爱恋到五代人的传承,傅家的“草莓情”早已超越了家族的范畴,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最好的爱,不仅是守护彼此的甜,更是把这份甜分享给更多人;最好的传承,不仅是留住过去的记忆,更是让这份记忆在新的时代里,开出更有意义的花。
百年的草莓香,飘过岁月的长河,依旧清甜。而傅家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那永远在生长的草莓藤,只要根还在,只要爱还在,就永远有花开,永远有果甜,永远有温暖在人间流转。
因为真正的甜,从不是独善其身的蜜,而是兼济天下的光。
喜欢半夏柒清欢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半夏柒清欢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