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中阴风怒号,沙尘弥漫。龙渊横剑而立,玄色道袍在气流中猎猎作响,衣袂翻飞间隐隐露出内衬的八卦图案。他身形虽在沙蟒王投下的巨大阴影中显得渺小,却宛如一柄即将出鞘的绝世神兵。周身流转的炁场形成肉眼可见的波纹,竟将浓郁的蛇腥气压退三尺开外,脚下的尘埃呈同心圆状向外扩散。
《吴越春秋》曾载:“剑之道,在于神合于气,气合于形”,此刻他手中那柄鎏金八面汉剑正发出龙吟般的嗡鸣。剑身镌刻的北斗七星纹路逐一亮起,淡金色光芒如活物般流动——这是龙虎山天师府秘传的“金光咒”附于剑刃的异象。据《道藏·秘要卷》记载,此术需以先天一炁催动,修炼至大成时“金光如练,可斩妖破煞”。2018年江西龙虎山出土的明代《天师府降妖录》中,就详细记载了第37代天师张继宗以此术斩杀千年蛟龙的事迹。
“嘶——!”沙蟒王发出震耳欲聋的嘶鸣,声波震得墓顶尘屑簌簌落下。这只庞然巨物仅露出地表的躯干已逾十米,鳞片呈青铜锈色,每一片都大如盾牌,上面天然形成的雷纹竟是《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的“巴蛇”特征。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2019年的研究报告指出,这类雷纹实际上是特殊生物电场的具象化表现,在强电场环境下会发出幽蓝色微光。
它猛地探首攻击时带起的腥风里夹杂着剧毒孢子的甜腻气味,考古队携带的环境检测仪瞬间警报狂响:“空气中蛇毒腺素浓度达到300ppm,足以让成年象在十秒内麻痹!体温读数异常,核心温度达80摄氏度,超过已知爬行动物极限!”何甜甜急促地报出数据,声音因震惊而微微发颤。
龙渊身形如柳絮般一晃,险险避开足以撞碎花岗岩的蛇头撞击。手中长剑顺势划出玄奥弧线,《武经·剑术篇》中失传的“破甲逆鳞斩”再现世间——剑锋精准楔入鳞片间隙,淡金剑罡暴涨三尺,竟在坚如精钢的蛇鳞上撕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创口。墨绿色血液喷溅而出,落地即腐蚀出滋滋白烟,岩石表面瞬间出现蜂窝状蚀坑。
“鳞甲硬度接近莫氏6度,但关节连接处存在0.3秒的防御空隙!”龙渊的清冷声线透过防毒面具传来,竟在激战中仍做着实况分析,“第七节椎骨处有旧伤,应该是唐代镇墓兽造成的创伤复发。”
直播间弹幕疯狂滚动: 【这科学吗?莫氏6度相当于钢锉的硬度了啊!】 【刚查了资料,2016年新疆出土的沙漠巨蟒化石确实显示有类似金属化的鳞片结构】 【中科院材料所请求采集样本!这生物材料学价值无可估量!】
“小心它的尾部扫击!左倾角45度有石柱可供规避!”叶天高声提醒的同时,已将红外热成像仪对准沙蟒。直播画面上立刻叠加出生物力学分析线:巨蟒的肌肉群收缩时产生近20吨的冲击力,但攻击前0.5秒会出现明显的重心后移特征。话音未落,粗壮的蛇尾已如巨型攻城锤般横扫而至,三根千年石柱应声崩碎,飞溅的碎石竟将无人机镜头砸出蛛网裂痕。
龙渊足尖在坠落的碎石上轻点,凌空翻身时道袍展开如玄鹤振翅。剑光如瀑倾泻,精准刺向蛇眼——那里正是热成像显示的唯一低温弱点。沙蟒王吃痛发出凄厉嘶吼,庞大身躯疯狂扭动时竟露出腹部一片银白色软鳞。
“是逆鳞!”队伍中的生物学家失声惊呼,“《韩非子·说难》篇记载‘龙有逆鳞,触之必怒’,原来蛇蟒类也有类似结构!2020年《自然》杂志子刊就有论文讨论过爬行动物逆鳞的特殊神经分布!”
何甜甜紧张地攥紧检测仪,指节发白:“龙渊的身法每秒移动频率达到7次,肌肉爆发力超过奥运体操运动员三倍以上!这已经超越人体极限了!”她快速调出刚才闪避时的慢放画面,龙渊的足印在尘埃中组成一幅北斗七星图——竟是踏罡步斗的身法。英国《皇家物理学杂志》曾发表过论文,推测这种步法可能涉及对引力场的微妙利用。
冰冰的镜头死死追随着那道飘逸身影,十万流明的考古专用补光灯将战斗场面照得纤毫毕现。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五百万大关,弹幕已经密集到需要开启过滤系统: 【这真的是考古直播?确定不是《鬼吹灯》剧组彩蛋?】 【刚用力学软件模拟了蛇尾扫击轨迹,龙渊大佬的闪避角度精确到0.1度!】 【MIT生物工程系确认此蟒肌肉结构违反生物学常理,请求国际合作研究!】 【你们看道长踩过的地面!灰尘呈现量子纠缠态分布!】
“观众朋友们,我们正在见证历史与传说的交汇!”叶天声音因激动而嘶哑,“龙渊道长使用的剑术疑似失传的汉代‘斩蛟剑法’,而这条沙蟒王的体型远超现代生物学认知——其眼部晶状体呈现化石特征,根据碳14测年显示,很可能已存活千年以上!这可能是本世纪最重大的生物考古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