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被彻底隔绝在身后,鬼雾洞内阴冷潮湿的空气裹挟着尘埃和霉味扑面而来,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温度骤降让每个人都打了个寒颤,呼吸在空气中凝结成白雾。叶天带领的团队小心翼翼地深入洞穴,十二道手电光束在黑暗中摇曳交错,照亮了崎岖的岩壁和地面上散落的碎石。
温度比外面低了至少十五度。小张搓着手臂说道,他的防护服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水汽。
洞穴顶部垂挂着数以千计的钟乳石,宛如倒悬的森林。水滴偶尔从顶端滴落,发出清脆的响声,在死寂中显得格外突兀。团队成员的脚步声在狭窄的空间内回荡,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自从进入巴乃地区以来,种种诡异迹象已让他们意识到,这次探索绝非寻常。
老陈一边前进,一边低声对叶天说:叶队,这洞穴的结构不太对劲。你看这些岩壁,有明显的凿刻痕迹,不像是天然形成的。他用手电仔细照射着岩壁上的纹路,这些刻痕呈现出规律性的螺旋图案,我在云南参与喀斯特地貌考察二十年,从未见过自然形成这种几何图形。
他蹲下身,用手指触摸一道深深的刻痕:这让我想起2003年在怒江峡谷发现的古代祭祀遗址,那里的岩壁也有类似的装饰。但那里的刻痕只有几百年历史,而这里的...老陈取出地质锤轻轻敲击岩壁,倾听回声,根据声波反馈,这些岩石的侵蚀程度至少有两千年以上。
叶天点了点头,暗中启动系统的地质扫描功能。数据流在他视野中闪烁,显示洞穴深处有异常的能量波动,似乎与某种古老的力量相连。系统界面跳出警告:检测到高频率地磁异常,能量读数持续攀升。他低声道:大家保持警惕,这里可能隐藏着我们未知的危险。根据系统监测,洞穴深处的能量波动正在以每分钟3%的速度增强。
孙雪走在队伍中间,她的脸色有些苍白,双手微微颤抖。作为团队中感知最敏锐的成员,她总能提前察觉到异常。突然,她停下脚步,轻声说:我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动。不是活物,更像是石头在呼吸。她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这种感觉...就像整个山洞是一个沉睡的巨兽,而我们正在它的血管里行走。
小张闻言,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登山镐,嘟囔道:雪姐,你别吓唬人,石头怎么会呼吸?肯定是回声或者风声。我记得去年在贵州双河洞考察时,也有过类似的错觉,后来发现是地下河流动产生的次声波。
但孙雪摇了摇头,眼神凝重:不,这是一种低频振动,频率在0.5到1赫兹之间,相当于人类心跳的速度。仿佛整个山洞都在苏醒。她按住自己的太阳穴,我的头开始痛了,这种感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强烈。
仿佛是为了印证孙雪的话,洞穴深处突然传来了密集的、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和石块滚动声。起初只是细微的响动,但迅速放大,如同千军万马在黑暗中奔腾。手电光向深处照去,只见黑暗中,无数双红色的光点亮起,如同夏夜坟地的鬼火,但带来的却是刺骨的寒意。
上帝啊...团队中的英国考古学家艾玛博士惊呼道,这让我想起1923年大英博物馆档案记载的那支失踪探险队!他们在最后一次通讯中提到石眼中绽放红光
那些光点逐渐清晰,显露出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它们身高约一米五到两米,全身由粗糙的岩石构成,关节处发出嘎吱作响的摩擦声,移动时地面微微震动。它们的行动看似笨拙,但却带着一种诡异的协调性,仿佛被同一个意识所控制。
是密洛陀!龙渊低喝一声,长剑已然出鞘。他作为团队的战斗核心,经验丰富,立刻判断出形势。这些是传说中的石像怪,《岭南异闻录》中记载它们守护着地下秘境,一旦被惊动,就会不死不休地攻击入侵者。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注意它们的关节连接处,那是相对脆弱的地方!
更多的密洛陀从洞穴四面八方的缝隙中钻出,它们行动虽然迟缓,但数量惊人,如同潮水般涌来,瞬间就将团队的退路封住。整个洞穴都回荡着它们沉重的脚步声和低沉的嘶吼,空气中弥漫着石粉和腐朽的气息。
叶天迅速扫视四周,系统界面弹出警告:能量等级超过安全阈值300%,洞穴结构稳定性下降至45%。他大声下令:结圆阵!保护非战斗人员!老陈、小张,你们负责侧翼!龙渊,正面抵挡!艾玛博士,记录它们的行动模式!
龙渊应声而动,长剑舞动,化作一道银色的光幕。剑气·流光!他大喝一声,剑尖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剑气不再局限于单点攻击,而是形成了小范围的扇形冲击波,每一次挥剑都能清空一片区域,碎裂的岩石肢体四处飞溅。剑风激荡,在狭窄的洞穴内发出呼啸之声,与密洛陀的嘶吼交织成一片死亡的乐章。
老陈一边用特制铁棍击退一只从侧面扑来的密洛陀,一边气喘吁吁地对叶天喊道:叶队,这些东西打不死啊!除非彻底粉碎,否则断手断脚仍会爬行攻击!他一棍将面前的石像怪砸得粉碎,我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广西有个考古队在深山里发现过类似的东西,当时报告说是地质异常现象,但后来整个队伍都失踪了,官方档案里只含糊地记为意外事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