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那片弥漫着碱性雾气的地带时,每一步都像是在黏稠的胶质中跋涉。灰白色的雾气不仅遮挡了视线,更带来生理上的强烈不适。何甜甜用衣袖紧紧捂住口鼻,声音闷闷地传来:这雾气简直像把石灰粉直接灌进肺里!我记得去年参观化工厂遗址时,那里的气味都没这么刺鼻。
孙雪手中的空气检测仪发出规律的滴答声,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pH值已经升至10.2,超出安全范围三倍以上。她神色凝重地补充道,根据2018年《工业遗迹健康风险评估报告》的数据,在这种环境下暴露超过半小时,就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永久性损伤。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的幸存者后期出现的肺纤维化症状,其环境指标与现在有相似之处。
我注意到龙渊的剑气在周身形成了一道若隐若现的光晕,将部分雾气阻隔在外。这道屏障能过滤部分有害物质,他解释道,但维持它需要持续消耗内力。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脚下的地面逐渐变得湿滑,青石板缝隙间渗出带着碱性的水渍。何甜甜一个踉跄,险些滑倒,幸好龙渊及时伸手扶住。小心,他提醒道,这些水渍可能是地下水与碱性物质反应形成的强碱溶液,具有腐蚀性。
就在我们艰难前行时,前方突然豁然开朗。一个宏伟的地下大厅呈现在眼前,仿佛瞬间从工业废墟踏入了古老的神殿。高达六米的穹顶上雕刻着日月星辰的图案,四壁布满精美浮雕,在昏暗的光线下若隐若现。
天啊!何甜甜惊叹道,方才的不适似乎一扫而空,这简直像把整座汉代地宫搬到了地下!
孙雪快步走向墙壁,手指轻轻抚过浮雕的纹路。这些雕刻手法明显是东汉时期的风格,她兴奋地说,看这流畅的线条,精准的比例,只有宫廷匠师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我的目光被大厅中央的石碑吸引。这块近两米高的黑色玄武岩碑表面覆盖着薄薄的青苔,碑文若隐若现。更引人注目的是石碑基座上的浮雕——一只踏云而行的麒麟,每一个鳞片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这就是张家的族徽。孙雪的声音带着发现重大秘密的激动,麒麟踏云,在《白虎通义》中有载:麒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而踏云姿态,在《云笈七签》中被解释为通天地,达幽冥的象征。
何甜甜歪着头问道:为什么选择麒麟呢?龙不是更常见吗?
问得好。孙雪微笑着解释,根据《符号学与古代家族徽记》的研究,汉代世家大族选择图腾时各有讲究。张家先祖张良辅佐高祖得天下,以智谋着称。麒麟象征智慧与仁德,正符合张家的立身之本。相比之下,龙更多象征皇权,作为臣子的家族需要避讳。
她继续举例说明:比如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上,就有清晰的麒麟图案,对应着墓主利苍家族的守护神。而2015年海昏侯墓出土的玉佩上,也雕刻着踏云麒麟,证明这个图腾在汉代贵族中相当流行。
龙渊始终保持着警惕,他的剑气在大厅内缓缓流动。这里太安静了,他沉声道,按理说这样的空间应该有些生物活动,但现在连一丝风声都听不到。
我启动系统的扫描功能,淡蓝色的光束缓缓扫过整个大厅。全息投影立即显示出令人惊讶的结果:墙壁后方存在一个约半米厚的夹层,内部结构复杂,似乎有齿轮传动装置。这让我想起2019年在土耳其发现的安提基特机械装置,但这里的结构更加精密。
孙雪闻言快步走到石碑前,仔细辨认着上面的篆文。石碑记载着张家族人世代守护的秘密...防止影之势力获得...但关键部分被刻意抹去了。她指着石碑中段说道,这些刮痕很新,不会超过百年。可能是张家后人意识到危机临近,主动销毁了部分信息。
就像敦煌遗书中的那些涂改?何甜甜接口道。
没错。孙雪点头,斯坦因带回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写本S.6836号,其中关于密教修行法的关键段落就被墨迹覆盖。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古代僧侣为保护秘法不被滥用的措施。
就在这时,一阵细微的铃铛声突然响起。那声音忽远忽近,仿佛来自四面八方,又像是直接在我们脑海中回荡。
这声音...何甜甜紧张地抓住我的手臂,让我想起在云南古寨听到的巫蛊铃音,据说能蛊惑人心。
龙渊的剑气骤然凝聚成实体:声音在移动,正在从隐藏空间向我们靠近。
孙雪快速翻阅着她的笔记:《乐律杂录》记载,古代方士会用特定频率的声波制造幻象。2017年剑桥大学的实验证明,20-40赫兹的次声波确实能引发人类的不安感。但这里的铃铛声...似乎还混合了其他频率。
我突然想到什么:还记得天音宗的音律机关吗?那些通过特定音序开启的密室。也许这铃铛声不是警告,而是...钥匙?
有道理。孙雪眼睛一亮,古代机关术常将声律与机械结合。比如《酉阳杂俎》记载的自鸣钟,就是通过音锤击打不同长度的铜管来报时。如果张家守护的秘密与音律有关,那么这里的机关很可能也运用了类似原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