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古楼的入口处,弥漫着一股古老而压抑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了千年。高耸的石壁历经风雨侵蚀,表面爬满了厚实的青苔,墨绿色的苔藓在昏暗光线下泛着幽光,犹如一件披在巨人身上的斗篷。石壁上的裂缝纵横交错,深的可容一指,浅的如发丝细密,每一道裂痕都像是岁月的刻刀留下的印记,无声地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往事。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金属锈味和潮湿的泥土气息,混合成一种令人不安的芬芳,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呼唤,隐隐带着一丝血腥般的铁腥气,让人不寒而栗。
龙渊的手紧紧按在剑柄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警惕地注视着前方。真气在他体内缓缓流转,在经脉中奔腾不息,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状况。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异常能量波动,这种波动与他在昆仑山秘境中遭遇的如出一辙——那是一次险些让他丧命的经历,当时他误入一个古老祭坛,能量潮汐瞬间爆发,若非及时斩断能量流,他早已被卷入虚无。想到这里,龙渊的眉头微蹙,低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这里的能量波动比昆仑山那次更强烈,我能感觉到它在侵蚀我的护体真气。”
叶天推了推眼镜,目光凝重地扫视四周。“这不是偶然,”他回应道,声音中带着科学家的严谨,“根据研究院的档案,全球至少有七处类似的地点,能量波动频率都集中在10^12赫兹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支国际科考队在西藏一处秘境发现了类似的青铜遗迹,当时记录的能量峰值达到每秒10^14焦耳,导致三名队员精神失常。我们眼前的青铜门,可能是一个更强大的能量节点。”
他面前的青铜门高达三丈,门面由厚重的青铜铸造,表面覆盖着一层暗绿色的铜锈,但符文区域却异常光滑,仿佛经常被触摸。那些符文蜿蜒曲折,繁复得如同活物,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微光。据《天工开物》残卷记载,这种符文源自上古时期,被称为“龙纹”,能引导天地能量,守护门后的秘密。每一道纹路都蕴含着天地至理,据说若能参透其中奥秘,便能掌握操控时空的力量。叶天从公文包中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翻到一页说道:“看这里,明代学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附录中提及,龙纹可能与‘五行归一’的修真理论有关。他认为,这种符文能调和阴阳,但若滥用,会引发天地异变。”
“这些符文……我在研究院的档案中见过类似的记载。”叶天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上,就发现了类似的纹路。考古学家当时无法解读,但现在看来,这很可能就是龙纹的一种变体。2015年,一支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埃及阿布辛贝神庙地下,也发现了类似的青铜残片,上面的符文与这里的相似度高达79%。专家推测,这些遗迹可能属于一个失落的史前文明,他们掌握了远超现代科技的能量操控技术。”
站在青铜门前的,是一个身穿深蓝色连帽衫的年轻男子。他身形挺拔如松,面容冷峻,眼神像是千年不化的寒冰,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感。微风拂过,吹动他的衣角,却无法撼动他如山岳般稳固的姿态。这人正是张起灵,张家这一代的守护者,肩负着世代相传的使命。他的家族记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据传祖先是周武王的亲信,奉命守护青铜门,防止门后的力量危害人间。
“张起灵。”叶天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声音里带着几分凝重。他推了推眼镜,脑海中迅速闪过研究院档案中的资料:张家是一个古老的隐世家族,据说起源于商周时期,世代守护着青铜门后的秘密。档案中记载,五十年前,一支由十二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试图强行闯入青铜门,结果全员神秘失踪,仅留下一段模糊的影像,显示门后可能有超越现代科学理解的存在。叶天补充道:“那支探险队的领队是着名物理学家陈景润的弟子,他们在失踪前传回的数据显示,门后的能量读数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0^15焦耳,相当于一颗小型核弹的爆炸当量。更诡异的是,事后调查发现,所有队员的时间感知都出现了紊乱——有人在一瞬间衰老了数十年,有人则倒退到童年状态。”
张起灵的目光从龙渊身上扫过,最终落在叶天脸上。那双眼睛里没有任何情绪,就像是在看一件没有生命的物品。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呼吸都变得困难。何甜甜和孙雪站在稍远处,紧张地握着手中的探测仪器。何甜甜的仪器不断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她小声对孙雪说:“数据显示,这里的能量波动异常强烈,频率与我们在秘境入口检测到的完全一致。青铜门可能是一个能量节点,类似于核反应堆的核心,但原理未知。而且,这种能量的波动频率达到了每秒10^12赫兹,远超我们已知的任何能量源。去年在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中,最高频率也只达到10^10赫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