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实验室的冷白灯光下,风随独自坐在主控台前,面前数面光屏上密密麻麻地滚动着林烨琦的全身扫描数据、能量谱分析报告以及生物样本检测结果。他鎏金色的瞳孔专注地扫过每一行数据,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跃,调取、比对、建立模型。
几天几夜几乎不眠不休的高强度分析,让他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但精神却处于一种高度亢奋的状态。常规的植入物扫描一无所获,但那几处隐藏在骨髓和神经深处的、异常稳定且带有独特谐波的惰性能量反应点,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
他反复放大那些能量异常区域的微观结构模型,结合林烨琦描述的“心脏深处冰冷坚硬的点”以及疼痛爆发时“脉冲”般的感觉,一个大胆的、超越现有常规认知的推测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
“不是独立的芯片或装置……”风随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更像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级别的晶核结构,它们已经……‘生长’进了他的能量循环和神经系统深处,形成了某种……共生或者寄生关系。”
这个结论让他背脊微微发凉。这意味着移除的难度和风险将呈几何级数上升,甚至可能直接危及林烨琦的生命。
但更关键的问题是——触发机制。
风随的目光落在精神力波动捕捉器记录的数据上。林烨琦在拟态切换、情绪剧烈波动,以及之前剧痛爆发时,那几个能量异常点都会产生极其细微的响应。这种响应,更像是一种……被动的共鸣?
“精神力波段……”风随眼中精光一闪,“是了!如果这东西是通过接收某种特定的、极其复杂精密的精神力波段来激活的呢?就像一把独一无二的钥匙,插入了特定的锁孔!”
这个想法让他豁然开朗。他立刻调取并重新分析了林烨琦剧痛发作时以及平时状态下所有的精神力波动数据,试图寻找那可能存在的、“异常”的波段特征。
这项工作如同大海捞针。每个人的精神力波动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要从林烨琦自身复杂的精神图景背景噪音中,分离出那个可能来自外部的、微弱的“钥匙”信号,难度极高。
风随揉了揉胀痛的眉心,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集中精神。他知道,光靠数据分析还不够,他需要实验体进行实时的反馈和验证。
他起身,走向隔壁林烨琦的房间。
林烨琦正坐在床边看着书,听到敲门声,他沉默地打开门。
“跟我来实验室,需要你配合进行一些测试。”风随言简意赅。
林烨琦没有多问,顺从地跟上。
再次进入那间充满仪器冰冷光泽的实验室,林烨琦依照指示,躺进了一个连接着更多探测线的半封闭式检测舱内。这次,风随要进行的,是主动的精神力波段刺激实验。
“放松,尽量保持精神图景稳定。我会模拟不同的精神力波段对你进行轻微刺激,你需要准确描述你的感受,任何细微的变化,包括不适、心悸、刺痛、或者……熟悉的疼痛感,都要立刻告诉我。”风随一边调整着一台外形奇特、能够生成并发射特定精神波段的仪器,一边对林烨琦交代。
“明白。”林烨琦闭上眼,努力放松身体和精神。
实验开始。风随首先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相对温和的精神力安抚波段进行试探。光屏上,林烨琦的精神力波动曲线随着外来波段的注入产生轻微的涟漪,但他本人并未感到明显不适。
“没有感觉。”林烨琦报告。
风随点点头,在实验记录上标记,然后开始调整参数,尝试一些更具侵略性、或者频率更古怪的波段。
随着一波略带尖锐感的波段注入,林烨琦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有点……头晕,像有很多细针在轻轻扎刺太阳穴。”他描述道。
风随记录下波段参数和反应,继续更换。
接下来的几天,风随几乎住在了实验室。他系统地、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各种已知和理论上的精神力波段组合,频率、振幅、波形结构……不断微调,如同一个最耐心的锁匠,尝试着成千上万把可能的钥匙。
林烨琦则成了最沉默也最配合的“锁”。他承受着各种波段刺激带来的不适感——有时是莫名的烦躁,有时是短暂的耳鸣,有时是肌肉轻微的痉挛,有时是精神图景被异物触碰般的恶心感……但他始终保持着极致的冷静,精准地反馈着每一次的感受。
这个过程对两人都是巨大的消耗。风随需要维持高强度的计算和专注,而林烨琦则要反复体验各种负面感受,精神上的疲惫日益加深。
这天下午,风随尝试了一组他根据之前能量异常点谐波反推计算出的、频率极其刁钻诡异的复合波段。
当这组波段透过仪器,缓缓笼罩住检测舱内的林烨琦时,他原本平静躺着的身体猛地绷紧了一瞬!
“呃……”一声压抑的闷哼从他喉咙里溢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