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暮春的海雾如同巨大的灰色幔帐,笼罩着万顷碧波,能见度不足一里。郑森率领的突击舰队,如同幽灵般在这片天然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向北疾驰。所有的船只都降下了大半船帆,水手们赤脚在甲板上行走,尽可能减少声响,只有船首劈开浪花的哗哗声,单调而持续地回荡在浓雾中。
郑森身披轻甲,手按佩剑,如同一尊石像般屹立在“飞霆”号的船头,目光似乎要穿透这无尽的迷雾,看清远方的目标——辽东半岛。他的心情,既有大战前的亢奋,也有肩负重任的凝重。陛下将帝国海军的精华和北伐的先锋重任交到他手中,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将军,根据海图和星位(雾起前测定),我们已接近成山角外海,预计明日拂晓前,可抵达金州海外。”航海长低声禀报。
郑森点了点头,沉声道:“传令各船,保持静默,检查武器火器,所有人员轮流休息,养精蓄锐。明日,便是见真章之时!”
与此同时,张煌言率领的佯动舰队,则大张旗鼓地出现在了登州府外的海面上。数十艘战船排开阵势,旌旗招展,甚至故意派出小艇靠近海岸侦察,做出企图登陆的姿态。登州城内的清军守将见状,大惊失色,一边紧闭城门,加强沿海炮台戒备,一边火速派出快马,向济南、乃至北京告急。
整个山东沿海的清军注意力,果然被张煌言成功吸引。他们严阵以待,却不知真正的致命一击,正从侧翼悄然袭来。
次日拂晓,辽东半岛南端,金州湾(今大连湾)。海雾尚未完全散去,但天色已微明。薄雾中,金州卫那低矮的城廓和港口内停泊的少量漕船、渔船的轮廓依稀可见。清军在此地的防御,相比关内确实松懈许多,他们绝未料到,南明的战船会跨越茫茫大海,直接出现在这“龙兴之地”的腹心。
“目标,港口!所有炮舰,呈一字纵队,抵近射击!陆战队准备换乘小船,抢占码头!”郑森的命令简洁而有力,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飞霆”号一马当先,率领着十余艘装备了“弘光五式”舰炮的快船,如同离弦之箭,冲破薄雾,直扑金州港口!当岸上清军哨兵发现这群不速之客,惊慌失措地敲响警锣时,明军战舰已经进入了最佳射程。
“开炮!”郑森猛地挥下手臂。
“轰!轰!轰!轰!”
刹那间,炮声震天动地,打破了辽东半岛清晨的宁静!炽热的炮弹呼啸着砸向港口设施、停泊的船只以及仓促集结的清军!木屑横飞,火光迸溅,惨叫声此起彼伏。明军的新式火炮射速快,精度高,第一轮齐射就取得了显着战果,港口陷入一片混乱。
“登陆!快!”炮火掩护下,数十艘满载精锐陆战队的小船,如同蚂蚁般冲向码头。这些陆战队成员多是郑家多年的海盗老底子,或是武英营严格训练出的悍卒,悍勇无比。他们冒着零星射来的箭矢和铳弹,呐喊着跳上码头,挥舞着刀枪火铳,与试图抵抗的清军守备部队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清军在此地仅有数百绿营兵,且承平已久(相对关内),何曾见过如此凶猛精准的海上突袭和如此悍不畏死的登陆部队?不到半个时辰,码头易手,金州卫城的大门也被明军利用缴获的小炮轰开,守军或死或降,或四散逃入城中。
郑森踏着还在冒烟的残骸,登上了金州码头。他目光扫过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豪情万丈。“立刻肃清残敌,控制全城!搜集所有船只,焚毁港内无法带走的物资!按照名单,抓捕通虏奸商和清廷委派的官吏!动作要快,我们在此地不能久留!”他深知,此地是清廷腹地,反应过来的清军援兵很快就会赶到。
明军迅速控制了金州卫,一边肃清残敌,一边按照预定计划,大肆破坏。港口内未及逃走的漕船、战船被点燃,浓烟滚滚;官署、粮仓被付之一炬;一批为清廷服务、压迫汉民的官吏和商人被公开处决。郑森还下令张贴安民告示,言明大明王师已至,只诛首恶,不扰百姓,试图争取当地汉民的民心。
与此同时,郑森派出了多支精干的小分队,携带翻译和向导,深入金州周边乡村,以及尝试向更北方的旅顺口方向侦察,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抗清义军或是心怀大明的百姓。
然而,就在金州突袭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封来自南京的加密急信,由一艘快船冲破迷雾,送到了郑森手中。信是韩赞周亲笔所书,内容让郑森脸色瞬间凝重起来——清廷似乎已察觉到“惊蛰”行动并非佯攻,多尔衮正在紧急调遣驻防盛京(沈阳)的八旗精锐南下,同时命令朝鲜出兵协助,企图围歼登陆明军!
风暴,即将来临。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日曜南明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