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南京城笼罩在细雨中。
距离御驾亲征仅剩三日,武英殿内灯火通明。朱慈烺刚用过早膳,韩赞周便捧着三封密报入殿,面色凝重:陛下,前线急报。
朱慈烺放下玉箸,目光如炬。
东路军报,韩赞周展开第一封,郑森将军三月初七于渤海遭遇西班牙主力舰队,北固二号右舷受损,退守登州港。但......他声音一顿,郑将军发现多铎主力并未北撤,反而在天津集结,似有南下之意。
朱慈烺眉头紧锁:继续。
中路军报,韩赞周打开第二封,李定国将军三月初六控制太庙,鳌拜被囚。但清廷余党在城内散布谣言,称陛下北伐是为掘爱新觉罗祖坟,激起部分汉军旗兵变。李将军已平定骚乱,斩首三百,然北京城门紧闭,民心浮动。
第三封密报最薄,也最令人心惊:西路军报,何腾蛟将军三月初五来报,金堤口虽堵,但清军在铜瓦厢另掘新口。潘元炌督工时中箭重伤,现由王五之子王大牛代领治河。洪水已漫至临清,运河水位暴涨,漕运中断。
朱慈烺听完,沉默良久。这三封军报,皆是五日前的旧闻。如今前线局势,恐怕更加凶险。
传史可法、马士英、高弘图入宫!朱慈烺沉声道,另召格物院宋应星、龙江船厂王大锤,即刻进宫!
巳时三刻,武英殿内群臣云集。
史可法手持笏板,忧心忡忡:陛下,运河中断,御驾亲征之路受阻。老臣以为,当延期北伐,待水势退去再行不迟。
马士英却持异议:陛下已昭告天下三月十五亲征,若临时变更,恐失民心军心。臣以为,可改走陆路,经徐州北上。
不可!高弘图摇头,陆路艰险,且多铎若真南下,必在徐州设伏。陛下万金之躯,岂可涉险?
争论不休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宋应星被两名太监搀扶入殿,面色苍白却难掩兴奋:陛下!定海神针火药已改良成功!
朱慈烺眼前一亮,宋卿快说。
臣试以桐油浸纸包药,外裹竹筒,宋应星从袖中取出一枚竹筒,此药入水不化,半日仍能引爆。若装入火箭炮,可水陆两用!
王大锤紧随其后,怀中抱着模型:陛下,龙江船厂日夜赶工,新龙舟已成!此舟用竹筋铁甲为骨,船底暗藏水密舱,寻常炮火难伤。
朱慈烺接过模型细看,却见船底有暗格:此为何用?
回陛下,王大锤压低声音,此格可藏三十名死士,若遇刺客,可从水下突袭敌船。
朱慈烺赞许点头,正要说话,殿外急报声起:报——!锦衣卫指挥使王炜星求见,有要事禀报!
未时,武英殿密室。
王炜星浑身湿透,单膝跪地:陛下,臣在龙江船厂抓到七名细作,皆是汉军旗降卒。他们供认,多铎派人在城内埋下三十斤火药,目标是......他抬头,眼中寒光闪烁,御用龙舟!
什么?朱慈烺霍然站起,细作可招出同党?
招了,王炜星呈上名单,共二十七人,多在会同馆、教坊司做事。但为首者......他声音低沉,是工部主事陈方略。
陈方略?朱慈烺眯起眼睛,可是负责督造龙舟的那个?
正是。王炜星点头,此人表面效忠陛下,暗中却与多铎书信往来。臣已查明,他原是扬州商人,清军南下时曾献城投降,后见我军势大,又归附朝廷。
殿内一片死寂。史可法沉声道:老臣有罪,竟未识破此等小人!
朱慈烺摆手:史卿无罪,人心难测。王炜星,陈方略府中,可有家眷?
王炜星答,一妻二妾,三子二女,皆在南京。
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传旨:陈方略贪墨龙舟银两,革职查办!其家眷无罪,赐宅安置。另......他顿了顿,将陈方略秘密押入诏狱,严加审讯,务必挖出所有同党!
陛下英明!王炜星叩首,臣已查明,多铎计划在三月十五御驾登舟时引爆火药。细作说,火药藏在龙舟龙骨夹层,引线连至岸边......
龙骨夹层?朱慈烺冷笑,王大锤,朕命你立刻重造龙舟,龙骨用水银灌满,看他们如何埋药!
臣遵旨!王大锤抱拳领命。
申时,朱慈烺微服出宫。
细雨霏霏,他只带了韩赞周和两名锦衣卫,悄然来到秦淮河畔。画舫如织,丝竹声声,仿佛战乱从未降临这座六朝古都。
陛下为何来此?韩赞周低声问。
朱慈烺不答,目光扫过两岸酒楼。忽然,他在一座三层楼阁前驻足,匾额上书醉仙楼三个大字。
上楼。朱慈烺当先而入。
二楼雅间,一名青衣老者正在品茶。见朱慈烺进来,急忙起身:草民不知陛下驾到,有失远迎。
免礼,朱慈烺挥手示意太监退下,刘伯温后人刘孔昭,朕找你多时了。
刘孔昭苦笑:草民虽是刘伯温十六世孙,但早已不问国事......
朕不管你问不问国事,朱慈烺打断他,朕只问你——三月十五,御驾亲征,吉凶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