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紧锣密鼓地处理内政外交,远在南京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却在焦急与不安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使团首领,新任高级商务参赞保罗·杜拉弟纽司,在南京礼部安排的豪华馆驿中,已是如坐针毡。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包括最新的天文望远镜、精美的自鸣钟、欧陆的军事书籍译本,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满怀希望地想要觐见那位如同彗星般崛起的大明皇帝,重新奠定公司在华贸易的有利地位,甚至保住台湾的据点。
然而,现实给了他们一盆冷水。礼部的官员接待客气而周到,衣食住行无一怠慢,但一提到觐见皇帝之事,便总是以“陛下北伐初定,政务繁忙”、“仪轨尚需斟酌”等理由推脱。他们被变相地“软禁”在了南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但越是了解这个正在快速恢复生机的帝国,杜拉弟纽司心中就越是沉重。
“参赞先生,”一名随员忧心忡忡地报告,“我们的人试图与一些中国官员私下接触,但他们都极为谨慎,口风很紧。不过,从市井流言和一些公开的邸报来看,明朝皇帝已经彻底光复了北方,连那个难缠的吴三桂都投降了。现在他们的精力,似乎放在了稳定内部和……处理朝鲜、琉球等藩属国事务上。”
“朝鲜?琉球?”杜拉弟纽司眉头紧锁,“这意味着,明朝的威望和影响力正在急剧恢复,他们正在重新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秩序……而这,对我们东印度公司是极其不利的!”
另一名随员低声道:“还有更糟糕的消息。我们通过商船从巴达维亚得到情报,明朝的吕王朱慈炤,正在上海积极筹备所谓的‘皇家海洋贸易公司’,建造大型舰船,招募水手,其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沿海贸易。而他们的水师提督郑森,在北方海域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后,据说下一步很可能被调往南方……目标,恐怕就是我们,或者马尼拉的西班牙人!”
杜拉弟纽司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南京城熙熙攘攘的街道,那繁荣的景象让他感到一阵心悸。他转过身,语气沉重地对使团成员说:“先生们,我们必须认清现实。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陷入内乱和外患的虚弱帝国,而是一个正在强势复兴的巨人。这位年轻的皇帝,他的野心绝不仅仅局限于路上。格物院的新式火器、不断壮大的水师、还有那个雄心勃勃的海洋贸易公司……这一切都表明,他们迟早要将目光投向海洋,收回他们视为固有的一切,包括台湾!”
“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要坐视他们强大,然后把我们赶出远东吗?”一名年轻随员激动地说。
“当然不!”杜拉弟纽司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和狠厉,“但正面对抗是愚蠢的。明朝皇帝现在暂时无视我们,或许是因为他觉得我们还不够重要,或者他想先处理更紧迫的问题。我们不能让他一直这样忽视下去,必须让他意识到我们的‘价值’,或者说,意识到忽视我们可能带来的‘麻烦’。”
他压低了声音:“立刻秘密联系我们在日本平户、以及在东南亚各商馆的人。有两件事要抓紧去办:第一,设法与辽东的清廷残余势力建立联系,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要让明朝皇帝知道,我们并非只有他一个选择!第二,暗中支持,甚至怂恿那些活跃在明朝东南沿海的海盗,给他们的水师和商路制造一些麻烦!不必太大,但要让他们感到疼,让他们知道,没有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合作,他们的海疆就别想太平!”
“这……太冒险了吧?万一被明朝发现……”有人表示担忧。
“风险当然有!”杜拉弟纽司打断道,“但什么都不做,就是坐以待毙!我们要巧妙地展示肌肉,但又不能过度挑衅。要在明朝皇帝决定对我们动手之前,让他明白,与我们合作,比与我们为敌,更符合他的利益!这就是博弈!”
他望着北京的方向,喃喃道:“伟大的皇帝陛下,您或许认为可以轻易拿捏我们,但东印度公司,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这片富饶的东方海洋,谁主沉浮,还未可知呢!”
荷兰使团的暗中谋划,如同海面下潜行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大明与西方殖民者在远东的博弈,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复杂的阶段。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日曜南明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