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晨光刚把谷穗染成浅黄,雁归村的核心田就响起了 “扑棱棱” 的翅膀声 —— 一群麻雀落在穗上,尖嘴啄着刚饱满的籽粒,转眼间就把几株谷穗啄得露了白。老周举着竹竿赶鸟,竹竿上绑着的红布条在风里飘,却拦不住成群的麻雀:“这灌浆期的鸟最馋,再不管,一半籽粒得被啄走!” 周娃也跟着跑,手里挥着小竹枝,小脸憋得通红:“不许吃俺家的谷子!” 可麻雀不怕小孩,刚赶跑一群,又来一群,田埂上很快落满了鸟粪。
五村联防会议在雁归村的打谷场开得急。老村长摊开 “五村防鸟联防图”,把各村的谷田划成五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两村联合负责:“雁归村和邻村守东片区,东河村和西河村守西片区,南村居中调度,每天早晚各巡两次,遇着大群鸟就敲锣报信!” 李村长当即拍板:“俺们村出二十面铜锣,每个片区五面,敲锣的声音能传二里地!” 王村长也说:“东河村有陈年老醋,俺们熬点醋水喷在穗上,鸟怕酸,肯定不敢啄!”
小吴爹的防鸟工具早已备好。他带着木匠们做了三十个 “竹筒响器”—— 把粗竹筒锯成二尺长,里面装半筒石子,两端封上木塞,摇起来 “哗啦” 响,比铜锣轻便,适合妇女和孩子用。“还有这‘稻草人升级版’,” 小吴爹指着立在田埂上的稻草人,身上套着旧衣裳,手里绑着会转的风车,“风一吹风车转,稻草人也跟着晃,鸟以为是人,不敢靠近!” 晚秋在旁边帮着调试,悄悄往稻草人衣裳上喷了点掺了灵泉水的薄荷水(鸟怕薄荷味),只说是 “陈爷爷教的,喷点薄荷水更管用”,没人细问,都忙着往自家田埂上搬稻草人。
技术流动站的 “防鸟技术包” 很快传到五村。陆承泽带着巡诊组,教大伙熬制 “防鸟药剂”:一斤温水加二两辣椒面、一两陈醋、半两薄荷叶,煮半个时辰,放凉后喷在穗上,既能防鸟,又不影响籽粒。“喷的时候要对着穗尖喷,” 他给西河村的村民演示,手里的喷壶(用竹筒钻眼做的)对着谷穗按压,雾水均匀落在穗上,“每天喷一次,下雨后再补喷,保准管用!” 老陈则把 “防鸟时间表” 写在木板上,插在每个片区的路口:“早六点到八点、晚六点到八点,这两个时辰鸟最活跃,重点巡防!”
防鸟联防很快见了效。东片区的田埂上,老周带着流民组敲锣,邻村的小张带着青年们摇竹筒响器,铜锣声、竹筒声混在一起,把麻雀吓得满天飞;西片区的谷田里,王村长带着村民喷醋水,酸味儿飘在田埂上,连人都觉得呛,更别说鸟了;南村的调度员骑着自行车在各村之间跑,遇着小群鸟就摇响器,遇着大群鸟就敲锣,五村的放鸟声连成一片,田埂上再也见不到成群的麻雀。周娃和五村的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在稻草人旁边插满了红绸条,风一吹,红绸飘得像火海,鸟远远看见就绕着走。
灌浆期的另一个隐患是倒伏。连续几天的南风把谷苗吹得歪歪斜斜,有的茎秆已贴着地面,再刮大风,准得倒。小吴爹又带着人搞 “培土固秆”—— 用小锄在谷苗茎基部拢土,培成半尺高的小土堆,既能固定茎秆,又能防止杂草。“培土不能太深,” 小吴爹教流民青年,“刚没过茎基部一寸就行,太深会闷根,影响灌浆!” 周妻带着妇女们也来帮忙,她们蹲在垄间,小心翼翼地拢土,生怕碰掉谷穗:“这穗上的籽粒还没满,碰掉一颗就少一颗!”
春末的一场小风灾,成了对五村联防的考验。那天下午,南风忽然变大,谷苗被吹得东倒西歪,田埂上的稻草人被吹得直晃,还有几处的防鸟响器被吹倒了。老周当即敲锣,五村的人很快赶来 —— 男人们扶苗培土,女人们捡响器、加固稻草人,孩子们则在田埂上拉绳子,把歪倒的谷苗扶起来绑在绳子上。邻村的李村长带着木匠们赶来,用木杆在谷田四周搭起 “防风架”,再用绳子把谷苗连起来,像给谷田织了张防护网。风停时,五村的谷田竟没倒几株,陆承泽查了查穗粒:“籽粒没掉多少,灌浆还能正常进行!”
三月中旬的灌浆期接近尾声。五村的谷穗已变得金黄饱满,籽粒沉甸甸的,压得茎秆弯了腰,用手一捏,籽粒硬邦邦的,满是油光。老陈的苗情记录本上满是红勾:“穗粒饱满率 95%,鸟害损失不到 5%,倒伏率 2%,比去年单干时强太多了!” 陆承泽整理五村的灌浆数据:共防鸟三十次,培土固秆两百亩,搭防风架五十亩,没有一块田因鸟害或倒伏减产。“这就是精细化联防的力量,” 他对着五村村长说,“从防旱到防鸟再到防倒伏,五村一步没掉队,丰收稳了!”
傍晚时分,五村的人聚在雁归村的打谷场,分着张婶蒸的荞麦糕(用去年的新荞麦磨的),喝着周妻熬的小米粥。李村长咬着糕说:“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割了,俺们村的打谷机已经修好了,到时候五村一起调机器,先收熟得早的田!” 王村长点头:“俺们村的粮仓也腾好了,收了粮先存在一起,按田亩分,公平公道!” 老周摸着周娃的头,看着远处金黄的谷田,心里满是踏实:“俺们流民以前哪敢想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现在有五村一起干,年年都能吃饱饭!”
晚秋站在谷田边,看着金黄的谷穗在微风里轻轻晃,手里的测土仪还带着泥土的温度 —— 鸟害防住了,倒伏预防了,灌浆期稳了,这就是规模化农耕的精细化答卷:不是粗放的协作,是分片区、分时段的精准联防;不是单一的技术,是防鸟、固秆、防风的综合施策;不是一时的应急,是从春播到灌浆的全程守护。
夕阳把谷田染成金红色,谷穗上的光像撒了层碎金,五村的防鸟响器还挂在田埂上,防风架还立在谷田四周,技术流动站的 “灌浆期管护手册” 堆在农具棚里 —— 这些都是五村协作的印记
喜欢饥荒年代种田忙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饥荒年代种田忙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