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的寒风卷着碎雪,雁归村的打谷场却挤满了人 —— 公社的绿色帆布篷刚支起来,王组长就踩着积雪走上土台,手里举着泛黄的政策文件:“按中央指示,五村自留地从总耕地的 2% 扩到 4%,每亩地留足三尺间距,不准侵占集体良田!” 他还晃了晃手里的名册,“每户按人口分:三口之家三分地,五口之家五分地,流民户同等待遇!”
人群瞬间炸了锅。老周攥着周妻的手,指节泛白 —— 他们一家四口,能分到四分地,这是流民身份转正后,头回有属于自家的地。周娃扒着台边喊:“能种萝卜不?俺想吃腌萝卜!” 王组长笑着点头:“除了粮食,蔬菜、油料随便种,收成全归自家!” 陆承泽蹲在台下画示意图,用红笔圈出五村的自留地区块:“雁归村的在东河沿岸,土肥浇水方便;西河村的靠山脚,种耐旱的糜子正好”,他还标注了 “每户地块间距三尺”,避免邻里争地。
政策宣讲刚结束,王组长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西河村的张婶挤上前:“俺家男人残疾,能多分点近地不?” 王组长翻出名册:“特殊户有照顾,这是公社定的‘优扶名单’,你家的地划在井边,浇水不用挑远路!” 老陈则捧着算盘核对:“五村总耕地 3081 亩,自留地该分 123 亩 2 分,雁归村 40 亩总地,能分 1 亩 6 分,正好够 40 户分!” 数据跟繁峙县 1961 年的自留地标准分毫不差,农户们盯着算盘上的珠子,没人再质疑不公。
刚划完地块,东河村的李大叔就拽着王组长往田埂走:“俺们要举报!西河村的会计张有财,去年克扣俺们的救济粮!” 这正是公社工作组此行的另一桩事 —— 开展农村 “三反” 运动,清查贪污浪费。王组长当即带着两人去查账,陆承泽也跟着去帮忙核对工分册,老周则组织五村代表守着粮仓,防止有人转移物资。
账房里的煤油灯亮到后半夜。陆承泽翻出 1960 年的救济粮台账,指着一处涂改痕迹:“这里写着‘发放 120 斤’,但领粮人签字只有 10 户,每户该领 15 斤,实际只给了 10 斤!” 张有财起初抵赖,直到王组长拿出邻村粮站的出库单 —— 上面明明白白写着 “西河村领救济粮 180 斤”,多出来的 60 竟凭空消失了。“还有工分!” 李大叔补充,“他给自家虚报 200 分工,多领了 30 斤荞麦!” 按中央规定,贪污未满 100 原告以退赔检讨处理,张有财涉案折价 87 元,正好卡在这个区间。
第二天晌午,五村的人又聚到打谷场。张有财低着头站在台边,面前摆着退还的 60 斤粗粮和 30 斤荞麦,王组长念着处理决定:“张有财克扣救济粮、虚报工分,属贪污行为,勒令全额退赔,撤销会计职务,通报全公社!” 这正是 60 年代反腐的标准流程:检举揭发、专案调查、退赔定案。李大叔捧着失而复得的粮食,抹着眼泪说:“以前敢怒不敢言,现在公社真为俺们做主!” 老周也松了口气,流民们最怕被克扣物资,这下总算能安心了。
分地的热闹很快盖过了反腐的严肃。老周带着周娃在自家四分地里丈量,周妻已经捡了些羊粪来翻土:“按娄烦老规矩,冬前整地,春播早发!俺们种半分萝卜,半分芥菜,剩下的种油菜,明年能榨油!” 陆承泽在旁边指导:“自留地离水源近,能种两茬,春种萝卜夏种豆角,不耽误秋播!” 他还画了张 “自留地种植规划图”,标着每种作物的播种时间,五村的农户围着抄,连没上过学的都用树枝在地上画。
农具共享站也跟着忙起来。小吴爹赶制了二十把小锄、十把种菜铲,都是适合自留地细作的工具,还在共享本上写着:“自留地农具免费借,用完及时还!” 南村的刘村长则拉来两车腐熟鸡粪:“俺们村养鸡场攒的,分给大伙当底肥,种出来的菜水灵!” 以前集体种地才肯出力的农户,现在为了自留地抢着干活,连西河村的人都主动来帮忙修水渠 —— 反腐清了风气,政策暖了人心,五村的协作比以前更顺了。
夜里的技术流动站亮着灯。陆承泽整理着自留地档案,每块地都标着户主、面积、规划作物,旁边还附了反腐处理的材料:“张有财案退赔率 100%,农户信任度提升,明年修新渠的劳力能多凑 20 个!” 老陈则在写 “自留地管护细则”:“不准私占集体水源,不准种高秆作物挡邻地光照”,都是农户们商量好的规矩。周娃趴在桌边,用铅笔在纸上画自家的自留地,旁边写着 “萝卜、芥菜、油菜”,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满满的盼头。
十二月的阳光洒在刚翻好的自留地上,土块里藏着细碎的冰碴,却已经有了春的气息。老周扛着小锄往地里走,周妻提着种子袋跟在后面,远处的油菜田盖着麦秸,共享站的农具闪着光,技术流动站的规划图贴满了墙。政策落了地,蛀虫被清走,五村的日子,就像这自留地里的种子,在寒风里攒着劲,等着开春发芽,等着更踏实的收成。
喜欢饥荒年代种田忙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饥荒年代种田忙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