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的秋阳把莜麦苗晒得泛绿,雁归村的自留地审批点前却排着长队 —— 新的 “莜麦套种审批流程” 刚落地,农户们攥着 “申请单”,脸上是藏不住的急:“承泽同志,俺家想在谷子旁多套半分莜麦,能批不?” 老周坐在审批桌的主位,面前摊着五寸的 “地块台账”,晚秋在旁帮着核对:“马大叔,您家自留地 4 分,已套种 1 分,按公社‘套种不超自留地 30%’的规矩,还能加 0.2 分,多了会影响谷子生长!” 这是张富贵停职后,五村第一次自主审批 —— 监督小组牵头,技术组核标准,3 天公时期,比之前快了整整 4 天。
“晚秋丫头?老周兄弟?” 一个沙哑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个穿着补丁棉袄的汉子提着布包,头发花白却眼神亮,正是逃荒两年的苏老实。他手里攥着公社开的 “返村介绍信”,布包里还裹着半袋从外地换的莜麦种:“俺在河北听人说,老家查了张富贵,还了俺们 1960 年的公道,就赶紧找公社开证明回来了!” 晚秋赶紧拉他到公示栏前,指着县纪委的停职通报和旁边的 “退赔公示”:“苏大叔,您藏的账本帮大伙伸了冤!张富贵要退赔 250 斤粮、35 元钱,按当年领粮户均分,您能领 12 斤粮、2 元钱!”
苏老实的手指抚过通报上 “张富贵停职审查” 的字样,忽然红了眼 ——1960 年他带着家人逃荒,就是因为被克扣救济粮,孩子饿得走不动路。老周递过一杯热水:“老哥,你走后,俺们总想着你能回来,现在好了,冤屈伸了,日子也稳了!” 正说着,公社的退赔车就到了,王组长带着人抬着粮袋、拿着零钱,按 “退赔清单” 逐户发放:“苏老师,12 斤玉米、8 斤荞麦,合计 20 斤粮;2 元钱,您点点!” 苏老实接过粮袋,掂了掂分量,忽然给王组长鞠了一躬:“谢谢公社为俺们做主,这粮俺们当年没吃上,现在吃着,心里暖!” 旁边的马大叔也领了 10 斤粮,笑着说:“1960 年的苦没白受,现在知道,不管过多少年,贪腐的账总能算清!”
退赔刚结束,陆承泽就把晚秋、老周和监督小组成员叫到技术流动站,展开 “交接工作清单”:“俺十月中旬要返京,这半个月,重点教你们三件事:一是莜麦苗情监测,每 5 天测一次株高、叶色,记在‘苗情台账’上;二是农户纠纷调解,按‘先查政策、再找证人、最后集体议’的流程来;三是监督小组的日常管理,每周开一次会,核对农具共享、粮款登记的账。” 他边说边拿出 “苗情监测表”,上面标着 “正常株高 15-20 厘米、叶色深绿”,还画了 “异常苗示意图”(叶黄是缺肥、叶卷是缺水),“你们按表查,有问题先找技术组,解决不了再给公社打电话。”
晚秋拿着表,跟着陆承泽去东河村的莜麦地实操 —— 她蹲下来量株高,18 厘米,叶色深绿,在表上画 “√”;看到几株叶黄的苗,陆承泽教她:“挖开根看,没有虫眼就是缺肥,撒半斤草木灰就能缓过来。” 老周则跟着监督小组学查账,李大叔翻着 “农具共享台账”:“老哥,你看,这页‘耧车借还’少了一次登记,得找借的农户补签,不然账对不上。” 老周掏出铅笔,认真记在小本子上:“俺记住了,账要天天清,不能记着!”
十月初的秋播收尾,五村的莜麦套种全部完成 ——308 亩自留地,套种莜麦 62 亩,比计划多了 5 亩,都是农户按新规申请、监督小组审核通过的。张婶看着自家地里的莜麦苗,笑着跟苏老实说:“苏大哥,明年夏天就能收莜麦了,到时候磨成面,给你做莜麦窝窝吃!” 苏老实也笑着应:“好!俺回来就不走了,跟着大伙一起种粮,一起守着这好日子!” 陆承泽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忙着给莜麦苗盖草防冻(怕霜降冻坏苗),看着晚秋和老周一起核对 “秋播完成表”,心里忽然踏实 —— 他走后,五村有懂技术的晚秋、懂管理的老周、懂规矩的监督小组,协作机制能自主运转,自留地政策能继续落地。
十月初十的傍晚,技术流动站的 “交接仪式” 简单却郑重 —— 陆承泽把 “五村农耕档案”(含苗情台账、政策细则、监督流程)交给晚秋,把 “农具共享钥匙” 交给老周,还把公社的联系电话写在木板上,贴在墙上:“有事随时打,俺在北京也能帮你们问政策。” 苏老实、张婶、马大叔都来送行,手里拿着自家种的白菜、荞麦,“承泽同志,到了北京,别忘俺们五村,明年莜麦丰收,给你寄新磨的面!”
晚风里,莜麦苗上的草帘轻轻晃,退赔的粮袋在农户家里堆着,交接的档案在晚秋手里沉甸甸的。秋播收尾了,冤屈伸了,交接完成了 —— 五村的土地上,不仅长着希望的莜麦苗,更长着反腐清风带来的踏实,长着政策落地带来的温暖,长着代代传承的协作精神。等着明年春天,莜麦抽穗,等着明年秋天,粮满仓、人欢笑,等着陆承泽回来,尝一口五村人自己种的莜麦面。
喜欢饥荒年代种田忙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饥荒年代种田忙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