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离开后,营帐里只剩下姜岁晚一人。她坐在简易床榻边,取出那枚银铃在手中反复摩挲。铃身冰凉,在烛光下泛着幽微的光泽。
指腹抚过铃舌时,她察觉到一丝异样。凑近烛台细看,铃舌底部竟刻着细如发丝的纹路。她取下发簪,小心剔去积年的尘垢,一幅三环相交的微型舆图逐渐显现。
帐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她迅速将银铃塞入袖中。帘子被猛地掀开,年羹尧的亲卫队长带着两名士兵闯了进来。
“姜格格好雅兴,深更半夜还不歇息?”亲卫队长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案头,那里摊着胤禛临走前留下的西山营简图。
姜岁晚指尖轻颤,面上却带笑:“将军说笑了,不过是闲来无事涂鸦罢了。”
亲卫队长走到案前,手指按在简图上:“涂鸦?格格这涂鸦倒是颇有章法,连炮兵阵地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在王府时常看王爷研究舆图,耳濡目染学了点皮毛。”姜岁晚将散乱的纸张收拢,“队长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亲卫队长盯着她收拾的动作:“听闻格格对数字极为敏感,不知可曾注意过营中粮草库存的数量?”
“我只是随王爷前来,怎会过问军务?”姜岁晚叠好最后一张纸,“队长若无事,还请回吧。夜深人静,瓜田李下,总要避嫌。”
亲卫队长冷笑一声:“格格不必拿规矩压人。年将军有令,今夜营中所有人等都要接受盘查。”
他挥手让士兵上前:“搜!”
两名士兵开始翻查营帐。姜岁安静坐着,袖中的银铃贴着手腕,传来丝丝凉意。她注意到亲卫队长始终盯着她的右手袖口。
“队长来得真是时候。”她突然开口,“方才十三爷离营,您就来了。”
亲卫队长面色微变:“十三爷离营了?”
“看来队长不知情。”姜岁晚轻轻整理袖口,“我还当是年将军有什么急事,才让您这个时辰过来。”
帐外传来马蹄声,由远及近。亲卫队长侧耳倾听,脸色渐渐难看。士兵搜完营帐,朝他摇头。
“打扰了。”亲卫队长抱拳行礼,带着士兵匆匆离去。
姜岁晚起身走到帐门边,看见胤禛带着一队亲兵策马归来。亲卫队长上前行礼,两人交谈几句,胤禛便朝这边走来。
“他没为难你吧?”胤禛走进营帐,目光扫过被翻乱的物品。
“只是例行盘查。”姜岁晚取出银铃,“王爷请看这个。”
胤禛接过银铃,就着烛光细看铃舌上的刻痕:“三环舆图……这是十三弟的手笔。”
“十三爷?”
“他年轻时喜欢在各种物件上刻舆图。”胤禛将银铃还给她,“这上面的三环,对应的是西山三处密道。”
姜岁晚若有所思:“所以年羹尧的亲卫队长来得这么巧,是因为有人报信?”
胤禛在案前坐下:“营中确有内应,但未必是冲着你来的。”
“那是冲着王爷?”
“冲着你手中的银铃。”胤禛指了指她握着的铃铛,“十三弟的舆图从不轻易示人,能认出这铃铛价值的,必是知情人。”
帐外传来更鼓声。胤禛起身:“收拾一下,我送你从密道离开。”
“现在?”
“再晚就来不及了。”胤禛掀开帐帘,“年羹尧已经起疑,你留在营中太危险。”
姜岁晚将银铃收好,跟着他走出营帐。夜色深沉,营中火把在风中摇曳。胤禛带着她绕过主帐,走向营地后方的一片树林。
林中早有两人等候。其中一人递来包袱:“王爷,一切准备妥当。”
胤禛将包袱交给姜岁晚:“里面有干粮和地图。沿着密道走到尽头,会有人接应你回府。”
“王爷不一起走?”
“我要留下来会会年羹尧。”胤禛示意那两人带路,“记住,无论听到什么动静,都不要回头。”
姜岁晚跟着领路人走进密道入口。回头时,看见胤禛站在原地,火光映照下他的身影格外挺拔。
密道狭窄阴暗,只能容一人通行。领路人举着火把在前引路,另一人断后。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前方传来流水声。
“到了。”领路人熄灭火把,“从这儿出去就是山涧,顺着溪流往下走三里,有马车等候。”
姜岁晚钻出密道,发现身处一处隐蔽的山洞。洞外溪水潺潺,月光洒在水面上。
“格格保重。”领路人说完便退回密道,洞口随即被藤蔓遮掩。
她沿着溪流向下游走去,夜风带着寒意。袖中的银铃随着步伐轻轻作响,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清晰。
走出约一里地,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她闪身躲进树丛,看见一队骑兵举着火把沿山道疾驰而过,看方向是往西山营去的。
待马蹄声远去,她继续赶路。袖中的银铃突然发出一声脆响,铃舌竟自动弹开,掉在地上。
她弯腰拾起铃铛,发现中空处塞着一小卷绢布。展开一看,上面用朱砂画着一幅简图,标注着西山营与年羹尧驻地之间的几处哨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