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带来的消息,像一片阴云,短暂地遮蔽了青岚县上空的阳光。不明身份的探马在边境窥探,目标直指土豆和水泥,这绝非好兆头。沈逸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青岚县的变革,终究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然而,内部的问题也同样迫在眉睫。随着水泥路主干道的竣工和土豆的大规模推广,县衙的财政压力与日俱增。与客满楼的合作收益虽稳定,但面对修路、推广土豆、维持蒙学堂、支付巡检司饷银以及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垦荒等多项开支,依旧显得捉襟见肘。
开源节流,势在必行。沈逸将目光投向了青岚县长久以来被忽略,或者说被王朗等人刻意把持的另一项重要资源——山林与矿产。
这一日,他将柳书瑶和暂代工房主事的陈书吏叫到书房,摊开了那张系统兑换的《基础矿物识别图谱》。
“书瑶,陈书吏,你们看。”沈逸指着图谱上几种常见的矿物图样和解说,“我县多山,除却林木资源,地下或许也埋藏着宝藏。比如这‘石炭’(煤),可用于冶炼、烧制水泥,甚至冬日取暖,其效能远胜木柴。还有这‘铁矿’,乃是打造兵器、农具之根本。”
柳书瑶眼眸一亮,她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价值:“夫君的意思是,组织人手,勘探矿藏?”
“正是。”沈逸点头,“此事需秘密进行,初期不宜大张旗鼓。陈书吏,你从工房挑选几名绝对可靠、且对山地熟悉的工匠,由书瑶提供资金支持,以小规模勘察林木、测绘地形为掩护,暗中按此图谱寻找矿脉线索。一旦有所发现,立刻回报,不得声张。”
“下官明白!”陈书吏郑重点头,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却也充满了干劲儿。
柳书瑶更是跃跃欲试,商业嗅觉敏锐的她,仿佛已经看到了煤矿和铁矿带来的滚滚财源。“夫君放心,资金和物资调配,我会安排妥当,确保勘探顺利进行。”
安排完勘探之事,沈逸开始着手解决另一个棘手问题——流民安置与劳动力过剩。
土豆的丰收和相对安定的环境,吸引了周边县府不少活不下去的流民涌入青岚县。如何安置这些人,防止他们成为不稳定因素,同时又能将他们转化为建设力量,是摆在沈逸面前的难题。
他再次想到了“以工代赈”。但这一次,不仅仅是修路。
在又一次家庭晚膳后的闲聊中,沈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涌入的流民渐多,若放任不管,恐生事端。若单纯施粥救济,非长久之计,也易养惰性。”沈逸放下茶杯,看向几位夫人,“我意,推行更大规模的‘以工代赈’。”
宁清漪若有所思:“夫君是想让他们也参与垦荒?”
“不止垦荒。”沈逸目光扫过众人,“清漪,你主管蒙学堂,可曾发现,县内孩童,乃至许多成年人,并无合适的嬉戏、聚集之所?书瑶,你管理账目,可知县衙库房已然不足,粮食器械堆放杂乱?小蛮,你负责警戒,可觉县城防御尚有薄弱之处?”
他连续几个问题,让众女陷入了思考。
苏小蛮最先反应过来,眼睛一亮:“夫君是要建公园?修仓库?加固城墙?”
“不错!”沈逸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我们可以规划建设‘青岚公园’,平整土地,种植树木,挖掘池塘,为百姓提供休憩之地。扩建县衙库房,规范物资存储。同时,征召流民中的青壮,加固、修缮县城城墙,并在城外险要处,增建几座哨卡烽燧!所有参与工程者,皆按劳付酬,或支付钱粮,或折算成未来垦荒的优先权和田亩!”
这一系列公共工程计划,不仅能够有效吸纳流民劳动力,创造内需,还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县城的功能和防御能力,更能进一步收拢民心,可谓一举多得!
宁清漪眼中露出钦佩之色:“夫君此策,既解流民之困,又强县城之基,更聚百姓之心,实乃老成谋国之举。”
柳书瑶飞快地心算着:“如此虽前期投入巨大,但长远来看,能稳定社会,提升效率,其价值远超投入。且这些工程本身,如仓库、城墙,亦是重要资产。”
芸娘温柔笑道:“若能建个公园,夏日纳凉,冬日赏雪,孩子们也有了安全玩耍的地方,确是极好的。”
楚潇潇和双胞胎也纷纷点头,觉得这个主意很棒。
【叮!制定并阐述综合发展计划,获得核心成员深度认同,声望+100!】
声望值达到【2536】 点。
说干就干。翌日,沈逸便召集相关人员,宣布了以“公园建设、库房扩建、城防加固”为核心的新一轮以工代赈计划。消息传出,那些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流民顿时找到了出路,纷纷报名,热情高涨。而本地百姓见县衙如此有作为,对未来也更加充满信心。
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未一帆风顺。沈逸的诸多政策,尤其是清丈田亩、核查隐田,以及这大规模征调民力的举动,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