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乡绅的人头落地,如同一声惊雷,彻底肃清了青岚县内部最后的阴霾。旧势力的土崩瓦解,使得沈逸的政令前所未有地畅通无阻。抄没的巨额家产充盈了府库,也为他酝酿已久的宏大发展计划,注入了最强劲的动力。
秋收的喜悦尚未散去,一场规模更大、规划更为系统的建设浪潮,便在青岚县全面铺开。沈逸不再满足于零敲碎打的修补,他要为这座新生之城,绘制一幅清晰的蓝图,打下百年根基。
县衙二堂,如今已被改造成了“青岚县发展规划司”。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由沈逸口述、宁清漪和楚潇潇共同绘制的《青岚县全域堪舆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颜料,清晰地标注出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道路、工坊、农田、哨卡以及未来的功能区划。
沈逸手持一根细木棍,站在图前,身边围绕着宁清漪、柳书瑶、苏小蛮、赵虎、陈书吏等核心班底。他的目光锐利,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诸位,内患已除,当谋发展。”沈逸的木棍点在县城位置,“青岚县城,乃我等根基所在。下一步,首要任务是‘筑城’!”
“筑城?”赵虎眼睛一亮,他作为武人,最明白一座坚固城池的重要性。
“不错。”沈逸的木棍沿着地图上县城的轮廓划过,“现有的土坯城墙低矮破败,形同虚设。我意,以此为基础,向外拓展三十丈,采用砖石水泥结构,重建城墙!墙高需达三丈,基厚两丈,设敌台、马面、瓮城,四门加固,引西山溪水为护城河!”
他描绘的是一座超越这个时代县级标准的坚固堡垒!众人听得心潮澎湃,若能建成此城,青岚县将真正成为一座难攻不落的要塞!
“大人,此工程……耗资巨大,恐非一日之功啊。”陈书吏虽然激动,但还是提出了现实的困难。
“无妨。”沈逸自信一笑,“资金,我们有!李乡绅的‘贡献’足够前期启动。人力,我们更有!继续推行以工代赈,吸纳流民,动员本县闲散劳力。技术,我们亦有水泥、有砖窑、有规划!分期分段进行,一年不成则两年,两年不成则三年!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业,必须完成!”
他的决心感染了所有人。
“其次,”沈逸的木棍移向城外,指向那些纵横交错、已初见成效的水泥路网络,“‘通路’!现有主干道需养护,同时,规划修建通往所有大小乡集的次级道路,以及连接矿场、工坊区的专用通道!要让我青岚县境内,货畅其流,兵行迅捷!”
“第三,‘兴工’!”木棍点在西山工业区,“钢铁工坊、水泥工坊、砖瓦窑需扩大产能,满足筑城和建设需求。同时,筹建‘青岚织造坊’、‘酿酒总坊’(将后宅的蒸馏工艺规模化)、‘药材加工坊’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
“第四,‘强军’!”沈逸看向赵虎,“城墙修好之前,巡检司需加倍训练,提升战力。装备要持续更新,不仅要换装刀矛,更要开始试制大型守城弩、投石机!小蛮的女子侦察队要扩大,不仅要负责城内治安巡查,更要训练野外生存、潜伏侦察之能!”
“第五,‘育人’!”木棍最后点在蒙学堂的位置,“学堂规模需再次扩大,增设‘算学科’、‘工技科’基础启蒙。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读书人,更是懂技术、会管理、明事理的新式人才!”
一幅庞大而系统的蓝图,在沈逸的阐述下,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这不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急之策,而是一个立足长远、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
宁清漪负责记录和文书统筹,柳书瑶掌管钱粮调度和商业拓展,苏小蛮和赵虎主抓军事与治安,陈书吏负责工程建设和工坊管理……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肩负的责任,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凝聚力油然而生。
【叮!成功制定并颁布系统化县域发展战略,获得核心团队高度认同与效忠,声望+500!】
声望值达到【5336】 点!
宏图已定,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高效运转。整个青岚县仿佛一台被注入了灵魂的钢铁巨兽,轰鸣着向前奔驰。
然而,作为这台机器核心的沈逸,却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后院——那七位与他命运紧密相连的夫人之间,似乎泛起了一些微妙的涟漪。
这一日,沈逸难得清闲,在后宅花园(经过简单修整,已初具雏形)散步,却见柳书瑶独自一人坐在石凳上,望着池中残荷,怔怔出神,眉宇间似乎笼着一层淡淡的轻愁。
“书瑶,何事烦心?”沈逸走到她身边坐下,温声问道。
柳书瑶回过神,见是沈逸,连忙起身欲行礼,却被沈逸按住。她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夫君,并无大事。只是……只是见清漪姐姐协理政务,井井有条;小蛮妹妹统兵练兵,英姿飒爽;芸娘姐姐悬壶济世,深得人心;潇潇妹妹书画双绝,记录青岚……唯有书瑶,除了会算几个钱,似乎……似乎并无太大用处,未能如姐姐妹妹们那般,为夫君分忧解难,心中有些……有些惭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