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大手一挥:“我们要下海!”
七位夫人反应各异,却都全力支持。
钢铁巨兽的轰鸣声中,青岚州开启了征服海洋的新篇章。
当第一艘冒着黑烟的怪船下水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这玩意真能浮起来?
---
庆功宴的喧嚣余韵尚在州城上空缭绕,沈逸便已雷厉风行地将“海疆战略”提上了日程。州衙核心会议上,他指着那幅崭新的沿海地图,目光灼灼,语气斩钉截铁:
“陆权固本,海权拓疆!我青岚州未来的荣光,一半在陆地,另一半,必在这无垠碧波之上!下一步,举州之力,造船!练兵!下海!”
“下海?”几位夫人反应各异。
宁清漪微微颔首,她虽觉此事艰难,但夫君既有此志,她必全力支持,内政后勤定要安排得滴水不漏。
柳书瑶美眸瞬间亮如星辰,纤纤玉指已在心中拨起了算盘:海运之利何等庞大?若能组建自家船队,青岚货物行销海外,财富必将如潮水般涌来!
苏小蛮兴奋地一拍桌子:“下海好啊!听说海寇猖獗,正好让我的青鸾卫去活动活动筋骨!”她仿佛已看到自己率领舰队劈波斩浪的英姿。
楚潇潇眼波流转,已在思忖听风阁的海外情报网络该如何铺开。
芸娘则柔声提醒:“海上风浪莫测,瘴疠横行,需备足良药,训练随船医官。”
婉儿和秀儿对视一眼,小声嘀咕着不知工坊能不能造出不怕风浪的大船。
沈逸看着她们,心中豪情更盛,笑道:“夫人们所言,皆是关键!此事千头万绪,需我等同心协力!”
说干就干!沈逸立刻进行了周密部署:
· “青岚造船司”正式挂牌成立,由柳书瑶总揽资金、资源调配,沈逸亲自担任技术总指导。清水县那片天然良港被划为核心基地,开始大规模兴建船坞、仓库、工匠居所。
· “海航学院”紧急筹建,由楚潇潇负责搜罗熟悉海况的老船工、落魄的航海家(“通晓番语、能识海图者,重金礼聘!”),甚至“请”来几位有经验的(被俘的)小股海寇头目充当教习,由赵虎派兵“保护”着授课,传授看风使舵、辨识洋流、应对海上突发状况的经验。第一批学员从巡检司水兵和机灵的州学子弟中选拔。
· 军工坊分出一部分产能,成立“舰装车间”,由婉儿、秀儿协调,开始试制小型、适用于船上发射的回旋炮,以及构思如何将陆战利器——火炮,安全且有效地搬上摇晃的甲板。这需要对火炮结构、炮架进行适应性改造,难度不小。
· 芸娘的医馆体系开始研发防晕船、抗坏血病的药方,并培训随船医官。 苏小蛮则摩拳擦掌,开始着手制定水师陆战队的训练大纲,准备将青鸾卫的彪悍作风带到海上。
然而,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船本身。
沈逸的野心,绝非仅仅建造传统的风帆海船。他要在现有条件下,打造出这个时代最初的、拥有跨代优势的蒸汽明轮混合动力试验舰!哪怕只是作为舰队核心与威慑存在!
他再次耗费了 500 点声望,从系统兑换了《早期明轮船结构与蒸汽机船上安装要点》。
声望值降至【4636】 点。
更为复杂的图纸与知识涌入脑海。明轮的结构、传动机构、如何与蒸汽机输出轴连接、船体结构需要如何加强以承受蒸汽机的重量与震动……问题层出不穷。
“大人,这……这铁做的机器如此沉重,放在木船里,会不会直接沉了?”一位资深老船匠看着蒸汽机的预估重量,愁眉苦脸。
“还有这两个大轮子(明轮),装在船两侧,风浪一大,会不会直接被打坏?而且太占地方,影响装货和架炮啊!”另一位工匠指着明轮图纸,忧心忡忡。
“密封!蒸汽泄漏的问题在陆上都还没完全解决,到了潮湿颠簸的海上,岂不是更麻烦?”蒸汽机工坊的大匠也提出了质疑。
困难远比想象中更多。传统的造船工匠与新兴的蒸汽机工匠之间,也因理念和技术的差异,产生了不少摩擦。
沈逸没有急躁,他亲自蹲在船坞和工坊,召集双方工匠,耐心讲解原理,协调分歧。
“重量问题,我们可以用更坚固的龙骨和肋骨结构来分散,关键部位可以用我们新炼出的熟铁加固!”
“明轮确实有缺点,但在内河和近海,它能提供不受风力的稳定动力!这是我们探索未知海域的底气!至于占地方……这第一艘,我们不求载货量,但求技术验证!”
“密封问题,大家一起攻关!尝试不同的垫片材料,改进加工精度!我们不是有林枫他们弄出来的简易显微镜和卡尺了吗?就用上!”
他深知第一艘船的象征意义和实验价值远大于其实用价值,定下的目标颇为务实:不必太大,但求坚固;不必完美,但求能动;不必远航,但求能稳定在近海活动。
在他的坚持和亲自指导下,第一艘试验舰的龙骨终于架设起来。船体相比传统海船显得短粗一些,以增加稳定性和内部空间。最重要的蒸汽机和明轮传动系统,在陆上进行了反复的模拟安装和调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