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刚响,林辰就被王胖子拽着往校外走。
“快点快点!趁现在药店人少,赶紧把药抓了。” 胖子脚步飞快,还不忘回头叮嘱,“你可得帮我盯着点,别让老板拿差了药材 —— 上次我买感冒药,他给我拿成退烧药了。”
林辰无奈地笑:“放心,我看着呢。”
两人拐出学校东门,走了没两分钟就到了那家 “惠民药店”。玻璃门上贴着 “中药西药兼售” 的牌子,里面飘出淡淡的药香。
刚进门,柜台后的老板就抬头笑了:“小伙子,买啥药啊?” 老板五十多岁,戴副老花镜,手里还拿着戥子,看样子刚称完药。
胖子赶紧把林辰写的药方递过去:“抓这个,杏仁、紫苏,还要三片生姜。”
老板接过药方,眯着眼睛看了看,又抬头瞅了瞅林辰:“这方子是你开的?”
林辰点头:“嗯,治咳嗽的,他最近总咳。”
老板 “哦” 了一声,转身去药柜抓药。他先抓了紫苏,用戥子称了称,刚要往纸袋里倒,林辰突然开口了:“老板,这紫苏有点潮,药效会打折扣。能换点干的不?”
老板手一顿,愣了愣,拿起紫苏闻了闻:“你这小伙子,还懂药材?这紫苏确实昨天沾了点潮气,我还以为不明显呢。”
他赶紧换了个药斗,抓了把干紫苏,又称了称:“行,给你换这个,干得很,药效足。”
胖子在旁边看傻了,拉了拉林辰的胳膊,小声说:“你咋知道的?你以前又没抓过中药。”
林辰没敢说这是神农记忆里的 “辨药诀窍”,只含糊道:“上课听张教授说的,潮药材颜色会深点,闻着也没那么香。”
老板又去抓杏仁,刚拿起一颗,林辰又说话了:“老板,这杏仁是去年的陈货吧?新杏仁的仁是白的,陈杏仁会发黄,口感也差。”
老板这下是真惊讶了,把杏仁放在手心看了看,又递给林辰:“你这小伙子可以啊!这都能看出来?这确实是去年剩下的,新杏仁还没到。要不我给你少算点钱?”
“不用少算钱,” 林辰摇摇头,“给换点新的吧,陈杏仁药效差,治咳嗽效果不好。”
老板没办法,只能从里层药柜翻出个小袋子:“这是我留着自己用的新杏仁,本来没打算卖,看你懂行,就给你了。” 他称好杏仁,又拿了三片新鲜生姜,一起装进纸袋里,“一共十八块,收你十五块得了,就当交个朋友。”
胖子付了钱,接过药袋,走出药店就开始吹:“辰儿,你可以啊!跟个老行家似的,老板都被你唬住了!你是不是偷偷报了中药培训班?”
林辰哭笑不得:“什么唬住了,我说的是实话。张教授上课讲过辨药材的方法,我就是记住了而已。”
“记住了就能这么厉害?” 胖子一脸不信,“上次我跟张教授去药园,他让我们辨紫苏,我看哪个都一样,你居然能看出潮不潮、新不新,你这脑子是咋长的?”
林辰没再接话,心里却在琢磨:刚才辨药材的时候,脑子里自动蹦出了神农的话 ——“辨紫苏看色泽,色鲜者为上;辨杏仁看仁色,雪白者为新”,比张教授讲的还详细。看来这传承的记忆,比他想的还好用。
两人往学校走,路过一家水果店,胖子突然停下了:“辰儿,我请你吃西瓜!你帮我辨药材,还省了钱,得犒劳犒劳你。”
他挑了个大西瓜,让老板切开,两人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吃。西瓜很甜,汁水很多,林辰吃着吃着,突然想起了什么。
“胖子,你昨天说咳嗽,除了咳嗽,还有没有别的症状?比如嗓子干、痰多?”
胖子咬着西瓜,点头:“有啊!嗓子干得厉害,痰多,还是黄的。”
林辰脑子里又闪过孙思邈的记忆 —— 一个人咳嗽,痰多发黄,孙思邈在药方里加了点菊花,说 “菊花能清热,化痰效果好”。
“下次煮药的时候,加点菊花进去,” 林辰说,“不用多,五六朵就行,能帮你化痰,嗓子也能舒服点。”
“行!听你的!” 胖子满口答应,又咬了一大口西瓜,“辰儿,我发现你最近变厉害了啊!以前你连感冒药都分不清,现在居然会开方子、辨药材,你是不是被撞了一下,开了窍?”
林辰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打岔:“什么开窍,就是上课认真听了而已。快吃,吃完回宿舍,下午还有自习呢。”
胖子没多想,继续吃西瓜。林辰却有点慌 —— 胖子已经开始怀疑了,再这样下去,迟早会露馅。以后得注意点,不能太显眼。
回到宿舍,其他两个室友也回来了。一个叫李阳,学的是中医针灸;另一个叫赵凯,学的是中药制剂。
李阳看到胖子手里的药袋,问:“胖子,你咋抓中药了?又感冒了?”
“不是感冒,是咳嗽,” 胖子说,“这方子是辰儿开的,刚才去药店,辰儿还帮我辨药材,老板都夸他懂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