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阳光刚把社区的积雪晒化些,林辰就背着帆布包站在了宿舍楼下。包里除了老医书和穴位图,还装着个布袋子 —— 里面是苏晓冉昨天挑好的宁夏枸杞,她说 “药店师傅讲宁夏枸杞颗粒大,含糖量高,煮茶更润,我还挑掉了里面的小石子”。
“辰儿!等等我!”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蹦出来,他怀里抱着个竹篮子,里面是软乎乎的山药糕,“我妈说山药能健脾,老人眼干常跟脾虚有关,吃点山药糕正好。苏同学呢?她不是说要带泡菊花的陶瓷杯吗?”
“来了!”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她手里拎着个白瓷杯,杯身上画着朵菊花,“这是我姥姥的杯子,她说白瓷不吸味,泡菊花最能出香。昨天我还把菊花用温水洗过了,省得有浮尘。”
三人往公交站走,雪化后的空气带着点泥土的湿意,吸一口很清爽。苏晓冉把瓷杯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陈爷爷以前是小学老师,批改作业熬坏了眼睛,现在眼干得厉害,看报纸得凑到跟前,有时候还会涩得流泪,滴眼药水也不管用。”
林辰点头,手指摸着帆布包里的枸杞:“昨晚我翻了老医书,里面写‘老人眼干多是肝肾阴虚,枸杞补肝益肾,菊花清肝明目,再按睛明、太阳穴,配合祝由术,能生津液润眼’。”
胖子在旁边插嘴:“要不要带点温水?上次刘奶奶喝丹参茶的时候,就说先喝点温水润润喉好。”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里面是温好的梨水,陈爷爷要是觉得枸杞茶淡,能兑点。”
公交站台上的雪水还没干,胖子找了块纸板垫在地上:“苏同学你坐,我跟辰儿站着。上次去社区,你鞋沾了雪水,凉了一路。”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棉鞋垫:“我垫了两双鞋垫,不凉。给你也带了双,你鞋底薄,垫上暖和。”
胖子接过鞋垫,脸有点红,赶紧塞进兜里:“谢了啊,回去我就垫上。”
公交来的时候,车窗上的雾已经散了。上车后,胖子赶紧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用纸巾擦干净座位:“苏同学你坐,我跟辰儿站着。”
苏晓冉小心地把瓷杯放在腿上,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陈爷爷家的位置:“阿姨说陈爷爷家在社区最东边那栋楼,二楼,阳台挂着串晒干的玉米。”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枸杞茶的泡法:“开水晾到八十度,放十颗枸杞五朵菊花,泡五分钟,泡到水变浅黄就行。” 他忍不住笑:“你记得比我还细,我都快忘了菊花要放几朵。”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陈爷爷本来眼睛就不舒服,别再让他喝着不自在。”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等了,手里还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来了!陈爷爷一早就坐在阳台等,说怕你们找不到。我给他带了点软面包,他牙口不好,吃这个正好。”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能看到李奶奶在院子里晒萝卜干,她看见三人就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萝卜干啊!刚晒好的,脆得很!”
陈爷爷家果然在社区东边,阳台挂着串黄澄澄的玉米,风一吹轻轻晃。陈爷爷正坐在阳台的小桌边,手里拿着张报纸,凑得特别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见他们来,他赶紧放下报纸,想站起来,却因为起身太急,手不小心碰到了桌边的茶杯,茶水洒了点出来。
“爷爷您慢着点!”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他的胳膊,“别着急,我们又不赶时间。”
陈爷爷笑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麻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来。我这眼睛,真是熬人,昨天看报纸,字都快要看不清了,涩得直流泪。”
屋里比阳台暖,靠墙放着个书架,上面摆着不少旧课本,还有些泛黄的奖状。陈爷爷把他们让到客厅的沙发上,桌上放着杯凉掉的菊花茶:“快坐,我这屋小,别嫌弃。茶要是凉了,我再给你们泡。”
苏晓冉赶紧递过梨水:“爷爷您先喝口温水,我们不渴。您眼睛干的时候,是不是还会觉得‘看东西模糊’?”
陈爷爷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上次我孙子来看我,给我买了个放大镜,我用着还是觉得费劲。医生说我是‘老年性干眼症’,开了眼药水,滴了也没多大用,还是干。”
林辰让陈爷爷坐在椅子上,伸出手,轻轻搭在他的手腕上。指尖刚碰到脉搏,就感觉到脉搏又细又弱,像没力气的线。他想起老医书里的话:“脉细弱,伴眼干目涩,此为肝肾阴虚,当以补肝肾、润眼目为要。”
“爷爷,您这是肝肾阴虚,” 林辰说,“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缓解点干,一会儿再泡枸杞茶,喝了能润眼睛。”
陈爷爷点点头,慢慢靠在椅背上:“麻烦你了小伙子,我这老毛病,也不想再折腾了,能舒服点就行。”
林辰先找到陈爷爷眼周的睛明穴,用拇指轻轻按揉 —— 这个穴位在眼角内侧,得轻着点按,不然会疼。“爷爷,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眼睛就不那么干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