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午饭时间的食堂挤满了人,打饭窗口前排着长队。林辰端着空餐盘刚走到三号窗口,就看见周阿姨举着勺子的手顿在半空,胳膊贴在身侧,费劲地往同学餐盘里盛红烧肉,额头上渗着细汗。
“周阿姨,您胳膊不舒服?” 林辰快步走过去,帮着把旁边的不锈钢餐盘递到同学手里。
周阿姨叹了口气,放下勺子揉着右肩:“这肩膀疼了快三周了,早上抬胳膊拿蒸笼都得用左手托着,贴了两盒膏药,贴得皮肤发红也没见好。昨天给同学打汤,胳膊举太高,疼得我差点把汤勺摔了。”
这时苏晓冉拎着布包跑过来,胖子跟在后面,手里攥着个肉包子:“辰儿,我们找你半天!” 苏晓冉晃了晃布包,里面露出纱布包的药材,“昨天说的桂枝和秦艽我带来了,桂枝是药店挑的嫩枝,秦艽晒得干,煮水正好治肩周痛。” 胖子把肉包子递过去:“周阿姨,您先吃口包子垫垫,这是食堂刚蒸的,热乎着呢。”
周阿姨接过包子,咬了一小口,眼睛亮了点:“谢谢你们啊。本来想周末去医院做理疗,可食堂没人替班,学生们等着吃饭,只能先扛着。上次听李师傅说,你们帮他治好了手腕,我就盼着你们来,说不定能帮我想想办法。”
林辰让周阿姨走到窗口后面的小角落,轻轻抬起她的右胳膊 —— 刚抬到胸前,周阿姨就疼得往后缩。按到肩井穴时,周阿姨疼得皱紧眉头:“就是这儿,像有根针扎着,连穿衣服都得慢慢套,生怕扯着疼。”
他又搭了搭周阿姨的脉搏,脉象沉紧。“阿姨,您这是肩周劳损加风寒,经络堵了,” 林辰收回手,语气稳稳的,“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说‘肩者,臂之节也,久劳则络凝,凝则不举’,您每天打饭举勺子,肩膀总保持一个姿势,又吹了食堂的穿堂风,寒气裹着经络,自然抬不起胳膊。用桂枝温通经络,秦艽散风寒,煮水热敷再按肩井、天宗穴,很快就能舒展开。”
说着,林辰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画面 —— 孙思邈在终南山的农舍里,给一位农妇治肩痛。农妇握着锄头,说 “浇地时总抬胳膊,肩膀疼得没法举”,孙思邈正从药篓里取桂枝:“这桂枝能把肩膀里的寒气赶跑,秦艽能通经络,煮水敷完,记得多转肩膀,别总绷着劲。” 画面里,孙思邈还帮农妇转着胳膊:“记住‘每举臂一刻,当舒肩数转’,别让经络总闷在一个姿势里。”
周阿姨听得连连点头:“这话太对了!我每天五点起来准备早饭,举着勺子盛粥,一盛就是一小时,现在才知道把肩膀熬坏了。”
“阿姨,咱们去后厨煮水吧,” 苏晓冉从布包里掏出纱布包好的桂枝和秦艽,桂枝泛着浅棕,带着淡淡的辛香,秦艽片透着黄白,“桂枝要煮十五分钟,秦艽煮十分钟就行,煮太久味道太冲,敷着刺皮肤。”
食堂后厨的小煤炉正烧着,胖子自告奋勇去煮水:“我来我来!上次煮桑归水没糊,这次肯定也没问题!” 他把桂枝和秦艽放进铝锅,刚想往里面加自来水,苏晓冉赶紧拦住:“别加自来水!上次你用凉水煮当归,熬出的水带着铁锈味,这次用后厨的纯净水,不然敷着不舒服!”
胖子吐了吐舌头,赶紧换了水:“知道了知道了,这次肯定不搞‘黑暗料理’了!”
林辰扶着周阿姨坐在后厨的小板凳上,开始按穴位。先按肩井穴,在肩膀中央,用拇指轻轻打圈:“阿姨,有点酸胀忍一下,这穴能通肩周的经络,是治痛的关键。”
周阿姨闭着眼 “嗯” 了一声:“酸完真松快,刚才绷得像石头的肩膀,好像软了点。”
“再按天宗穴,” 林辰的手指移到肩胛骨中央,“这穴能疏解肩背的酸胀,您平时盛完粥,按一分钟就能缓过来。”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突然想起什么,笑着戳了戳林辰的胳膊:“上次你帮李师傅按穴位,还背孙思邈的口诀,被胖子拍下来发宿舍群,王哥评论说‘林辰这是要当 “古风太医” 啊’,你还记得不?”
林辰的耳朵有点红,嘴硬道:“那是治病的章法,孙思邈的口诀记熟了,才能找准问题 —— 姑娘莫急,按完这穴,肩膀就更松快了。”
“哟,‘林老夫子’又上线了!” 苏晓冉笑得眼睛弯成月牙,周阿姨也跟着笑,后厨里的气氛一下子暖了起来。
铝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桂枝的辛香混着秦艽的清苦香飘出来,飘得满后厨都是。胖子掀开锅盖闻了闻,一脸得意:“这次没糊!闻着就像正经药味,比上次的当归黑暗料理强多了!”
苏晓冉走过去,摸了摸锅壁:“温度正好,用毛巾蘸着敷吧。” 她从布包里掏出块干净的棉布,蘸了药汁,拧到半干,递给林辰。
林辰把棉布轻轻敷在周阿姨的肩膀上,周阿姨舒服地叹了口气:“暖乎乎的,热气顺着肩膀往胳膊窜,刚才疼得发麻的地方,好像有股气在慢慢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