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雨下得绵密,教学楼走廊的瓷砖泛着湿冷的光。林辰背着帆布包走在里面,包里装着张教授借的《千金方》注本和刚烘干的防己、桂枝,苏晓冉撑着伞跟在旁边,布包里的秦艽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 —— 昨天帮保洁陈阿姨调理风湿腿痛后,两人特意早起准备后续的药材。
刚走到三楼,就看到陈阿姨正扶着拖把杆慢慢起身,左腿不敢落地,每挪一步都得先往右边靠,裤脚还沾着点雨水。“陈阿姨,您的腿还疼吗?” 林辰赶紧加快脚步,伞往她那边倾斜了些。
陈阿姨看到两人,脸上露出点不好意思的笑:“昨天敷了药好多了,今天想着把走廊拖干净,刚拖了半层,腿又开始发沉,膝盖里像裹了层湿棉花,又酸又胀。” 她揉着膝盖叹气,“这雨天最熬人,年轻时在老家种地淋过雨,落下这风湿的毛病,一到阴雨天就犯。”
苏晓冉赶紧从布包里掏出个保温袋:“陈阿姨,我们给您带了煮好的桂枝水,温着喝能祛湿,还有昨天剩下的防己和秦艽,今天再敷一次,腿就能更利索些。”
胖子拎着个塑料袋跑过来,里面装着刚买的红糖馒头,裤脚也湿了:“陈阿姨,先吃个馒头垫垫!我妈说风湿腿怕饿,饿了气血更虚,疼得更厉害 —— 我还带了个暖水袋,您敷药时可以捂着膝盖,更暖和。”
陈阿姨接过馒头,咬了一小口,甜丝丝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谢谢你们,孩子们。昨天敷了药,晚上睡觉腿都不抽筋了,今天本来想多干点活,没想到还是没扛住这雨天。”
林辰蹲下来,轻轻按了按陈阿姨的膝盖外侧,她疼得轻轻 “嘶” 了一声。“陈阿姨,您这是寒湿困在经络里,” 他收回手,语气很稳,“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说‘风湿腿痛者,当以桂枝温通,防己祛湿,秦艽通络’,咱们今天除了热敷,再按按阳池和足三里穴,把寒气逼出来,腿就不沉了。”
苏晓冉打开保温袋,倒出桂枝水递过去:“先喝口水暖暖身子,这桂枝水加了点生姜,不辣,正好能驱寒。”
陈阿姨接过杯子,喝了两口,眼睛亮了:“喝完身上真暖,膝盖里的寒气好像散了点,没那么胀了。”
这时赵天宇背着书包走过来,伞柄上还挂着个布袋,里面装着晒干的艾叶和桂枝。“陈阿姨,我给您带了点艾叶,” 他把布袋递过去,语气比之前温和多了,“我奶奶用艾叶煮水泡脚,风湿腿好多了,您晚上也试试,加两勺桂枝,效果更好。”
林辰有点意外,笑着点头:“艾叶能温经,配桂枝正好,陈阿姨您晚上泡十五分钟,泡完赶紧擦干腿,别再受凉。”
赵天宇掏出小本子,翻开其中一页,上面记满了药材用法:“我周末整理了之前你说的方子,比如治肩痛的羌活葛根、治失眠的酸枣仁远志,都记下来了,想着以后要是有人问,也能帮忙说说。”
胖子凑过去看,笑着说:“你这笔记比我的课堂笔记还认真!要不咱们一起弄个‘校园中医手册’,把常见的小毛病和调理方法都记下来,贴在食堂、图书馆,方便大家看。”
苏晓冉眼睛一下子亮了:“这个主意好!上次图书馆李姐还说,想把安神的方子告诉同事,要是有手册,大家就能自己照着调理,多方便。”
陈阿姨听得连连点头:“要是有这手册,我也能照着给老家的邻居说说,他们也有风湿腿,总说去医院不方便。”
林辰心里一动,掏出笔记本:“那咱们今天就开始整理!先从常见的肩颈痛、失眠、腿痛开始,把药材用法、穴位位置都写清楚,再配上简单的图,大家一看就懂。”
赵天宇立刻掏出笔:“我负责画穴位图!上次上解剖课,我画的穴位图还被老师表扬过,保证清楚。”
几人找了间空教室,把桌椅拼在一起。林辰负责写药材用法,苏晓冉整理注意事项,赵天宇趴在桌上画穴位图,胖子则负责读之前记的病例,怕漏了重要的细节。
“治肩颈痛的羌活葛根,要写‘小火煮二十分钟,热敷肩颈,配合按肩井穴’,” 林辰一边写一边说,“还要加上注意事项,比如‘热敷时温度别太高,避免烫伤皮肤’。”
苏晓冉在旁边补充:“失眠的酸枣仁远志水,要写‘睡前一小时喝,配合按神门穴五分钟,平时少喝浓茶咖啡’,上次李姐说喝了咖啡,效果差点,这个得提醒大家。”
赵天宇画完肩井穴的图,举起来给大家看:“你们看,我标了‘肩膀正中,抬手时凹陷处’,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在哪儿,比光写文字清楚。”
胖子读着病例,突然抬头:“还有李叔的腰痛,续断狗脊当归水,要写‘适合长期弯腰劳损的人,敷完腰别受凉’,李叔上次说敷完没穿马甲,又有点疼,这个得加上。”
正忙得热闹,张教授撑着伞走进教室,看到桌上的手册初稿,眼里闪过惊喜:“你们这想法很好啊!校园里很多人有小毛病,不想跑医院,有这手册,就能自己简单调理,既方便又实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