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的图书馆 302 室,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课桌上,拼在一起的长桌上摆着不少东西 —— 赵天宇打印好的穴位图 PPT、苏晓冉整理的药材样品袋、胖子搬来的热水壶,还有林辰修订好的校园中医手册初稿。离三点还有十分钟,教室里已经坐了二十多个学生,有的手里攥着手册复印件,有的拿着笔记本,小声讨论着自己想解决的小毛病。
“林辰学长,上次手册里的酸枣仁方我用了,加茯苓后果真不反酸了!” 临床系的小周坐在前排,手里举着个空杯子,“我今天还带了室友来,她总痛经,想问问有没有调理的方子。”
小周身边的女生有点害羞,小声补充:“每次来例假都疼得没法上课,吃止痛药也只能缓解一会儿,想试试中医的方法。”
林辰刚要回应,就看到赵天宇抱着笔记本电脑快步走进来,身后跟着拎着投影仪的图书馆管理员李姐。“李姐,麻烦您帮忙接下电源!” 赵天宇把电脑放在讲台上,“我把穴位图做成了动态 PPT,点一下就能显示按揉的位置,比静态图清楚。”
李姐笑着点头:“你们这小课堂办得好,我昨天跟同事说了,她们都想过来听,可惜今天轮班走不开,让我帮着记笔记呢。”
三点一到,小课堂正式开始。林辰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修订后的手册:“今天咱们先聊大家提得多的两个问题 —— 痛经和偏头痛,再教大家怎么简单判断自己的体质,后面还有互动环节,有问题随时问。”
赵天宇立刻打开 PPT,屏幕上出现 “痛经调理” 的标题,旁边配着三阴交穴的动态图:“先讲痛经的穴位,三阴交在脚踝内侧,往上四指的位置,按的时候稍微用点力,有酸胀感就对了。我查了《中医基础理论》,这个穴能调理妇科,平时没事按按,也能缓解经期不适。”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脚踝示范:“大家可以现在就找这个位置,找不到的话,我等会儿可以帮着指认。”
教室里立刻响起窸窸窣窣的动静,学生们都低头在自己脚踝上摸索,有人找不到,举手示意,赵天宇就走过去,耐心地帮着确定位置,动作比第一次讲课时熟练多了。
苏晓冉这时举起手里的药材袋:“除了按穴位,还可以喝生姜红枣红糖水,里面加一小把艾叶,煮十分钟就行。食堂刘阿姨说,她年轻的时候也痛经,喝这个喝了半年,后来就好多了 —— 艾叶能温经,生姜能驱寒,特别适合平时怕冷的女生。”
“我能问一下吗?” 后排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手,“我总偏头痛,左边太阳穴疼,尤其熬夜后更严重,手册里没写这个,有调理的方法吗?”
林辰走到他身边,轻轻按了按他的太阳穴旁边:“你这是肝气郁结引起的偏头痛,按太冲穴就行,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按的时候顺时针揉三分钟,每天揉两次。”
他说着,从药材袋里拿出一小包菊花和决明子:“再用菊花和决明子泡水喝,能清肝明目,熬夜后喝这个,不仅能缓解头痛,还能减轻眼睛干涩。”
男生立刻掏出笔记本记下来,脸上露出惊喜:“我之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让少熬夜,没想到还有这么具体的调理方法,谢谢学长!”
这时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本《千金方》,悄悄坐在后排。看到林辰他们分工合作的样子,眼里露出欣慰的笑,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两笔,遇到学生提问复杂的问题,才轻声补充两句。
“教授,您能讲讲为什么偏头痛要按太冲穴吗?” 一个学生举手问,“我想知道原理,这样记起来更清楚。”
张教授放下笔记本,站起身:“这个问题问得好。中医里说‘肝主疏泄’,熬夜、压力大容易让肝气堵着,气堵在头上就会偏头痛。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按这个穴能疏通肝气,气通了,头痛自然就缓解了 ——《千金方》里也说‘头痛偏左者,按太冲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很管用。”
学生们听得认真,有的还在笔记本上写下 “肝主疏泄”“太冲穴 —— 肝经原穴”,教室里安静得只剩下写字的沙沙声。
互动环节时,学生们的问题更多了 —— 有问 “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的,林辰推荐了艾叶泡脚加生姜;有问 “上火了能不能喝菊花水” 的,苏晓冉提醒 “实火能喝,虚火要加枸杞”;有问 “平时没时间煮药怎么办” 的,赵天宇建议 “把药材装在茶包袋里,用开水泡着喝,方便又有效”。
胖子则在旁边帮着分发药材样品,每个样品袋上都写着用法用量:“这是菊花决明子茶包,一次泡一包,能反复泡三次;这是艾叶,每次泡脚放一小把,别放太多,不然容易上火。”
小课堂结束时,已经快五点了。学生们都舍不得走,有的围着林辰问后续的小课堂安排,有的拿着手册让他们签名,还有的主动说要帮忙整理下一次的资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