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太阳烤得中药园石板发烫,林辰蹲在电锅旁,手里捏着把新鲜薄荷,叶子被晒得发蔫,一捏就冒清凉的汁 —— 昨天社区李阿姨特意来电话,说最近天儿热,不少老人总头晕,想让本草社熬点夏茶,送过去给大家解暑。
“辰儿,菊花够不够?” 苏晓冉抱着个纸包跑过来,里面的杭白菊瓣瓣舒展,飘着淡淡的清香,“我跟食堂刘阿姨借了个大筛子,把碎瓣都挑出去了,煮出来的茶才清亮。”
林辰刚要接,就听见胖子 “哎呀” 一声,手里的竹篮差点翻了:“完了完了!我好像把野菊花混进来了!” 他蹲在地上,扒拉着篮子里的花,“刚才在花坛边摘的,看着跟菊花一样,就是花瓣细点,不会有毒吧?”
苏晓冉凑过去一看,立马笑出声:“你这眼神儿也是没谁了!野菊花花瓣带点紫边,闻着发苦,杭白菊是纯白的,甜香 —— 上次把薄荷当藿香,这次又认错,你这药材认证书是买的吧?”
胖子脸一红,赶紧把野菊花挑出来:“我这不是着急嘛!李阿姨说早上十点要送过去,我想着多摘点,没想到摘错了 —— 还好你眼尖,不然给老人喝了苦茶,还得被说咱们不专业。”
赵天宇背着书包走过来,手里的笔记本摊开在 “解暑方” 那页:“我查了《千金方》,夏茶得用‘菊花配金银花,加薄荷清热,再放两片淡竹叶利水’,” 他指着笔记上的字,“淡竹叶别放多,不然会涩,老人不爱喝 —— 我还特意标了剂量,菊花 5 克,金银花 3 克,薄荷 2 克,准没错。”
林辰点点头,把杭白菊、金银花倒进电锅,刚加完水,就看见小宇拽着王奶奶的手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上次送他的薄荷香囊:“哥哥!我也要喝夏茶!” 孩子仰着小脸,额头上全是汗,香囊上的绳子都被拽得松了。
“先给你倒杯凉白开,” 苏晓冉赶紧找了个小杯子,倒了水递过去,“夏茶还没煮好,等煮好了给你装一大瓶,带着去幼儿园喝好不好?”
小宇乖乖点头,坐在石凳上晃着腿,眼睛盯着电锅:“上次的薄荷水好喝,这个夏茶会不会更甜呀?”
“甜,但不腻,” 林辰笑着搅了搅锅里的药材,“加了点冰糖,比汽水健康,还能防中暑 —— 你要是喜欢,以后每周都给你留一瓶。”
正说着,张教授背着帆布包来了,手里拿着把淡竹叶,叶子细长,泛着青绿色:“刚去后山摘的淡竹叶,比药店买的新鲜,” 他把叶子递给林辰,“煮的时候最后放,煮五分钟就行,煮久了就没清香味了 ——《千金方》里说‘淡竹叶解暑要取其鲜气,久煮则药力散’,你们记着这个窍门。”
胖子赶紧接过淡竹叶,小心翼翼地放进锅里,还特意看了看表:“我盯着时间,五分钟一到就关火,保证不煮过!”
电锅 “咕嘟咕嘟” 煮着,菊花瓣飘在水面像小雪花,金银花慢慢绽开,薄荷的清凉混着菊花的甜香,飘得满中药园都是。小宇凑在旁边闻,忍不住咽口水:“好香啊!比妈妈买的菊花茶好闻多了!”
煮好后,林辰把夏茶滤进保温桶,倒出一小碗试喝 —— 入口先是薄荷的凉,接着是菊花的甜,咽下去喉咙里润润的,一点不涩,额头上的汗好像都少了些。
“成了!” 赵天宇掏出个小本子,记下这次的配方,“杭白菊 5g、金银花 3g、薄荷 2g、淡竹叶 2g、冰糖少许,最后放淡竹叶煮 5 分钟 —— 下次煮就按这个来,保证味道一样。”
苏晓冉则找了些干净的玻璃瓶,把夏茶装进去,每个瓶子上都贴了标签:“夏茶:每日一杯,解暑防头晕,冷藏后更好喝”,还画了朵小菊花,看着特别可爱。
“走,送茶去!” 胖子拎起保温桶,脚步轻快,“李阿姨肯定等着呢,别让老人们等急了。”
到了社区,李阿姨早组织老人们在活动室等着,看到他们来,都高兴地围过来。“可把你们盼来了!” 李阿姨接过保温桶,倒了杯给旁边的张大爷,“张大爷昨天还说头晕,喝杯茶试试。”
张大爷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茶好!凉丝丝的,不苦,比我家老婆子煮的绿豆汤还解渴 —— 以后要是能常喝就好了。”
林辰笑着说:“我们商量好了,以后每周日上午煮夏茶,送过来给大家喝,要是不够,大家也可以来中药园拿,我们多煮点。”
“那可太谢谢你们了!” 老人们都乐了,小宇更是抱着玻璃瓶不肯放,王奶奶笑着说:“这孩子,刚才还说要把香囊送给你们,换夏茶喝呢!”
大家都笑起来,阳光透过活动室的窗户,落在装满夏茶的玻璃瓶上,泛着暖融融的光。林辰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指尖传来淡淡的暖意 —— 从香囊到夏茶,从义诊到日常照料,本草社和社区的联系,就像这夏茶里的药材,慢慢熬煮出了温情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