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刚爬过社区活动中心的院墙,就把石桌上的霜气晒化了些。林辰背着帆布包走进院子时,手里还拎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刚从药店买的干黄芪,袋子外层沾着点晨露,摸着凉丝丝的。
“早啊,辰哥!” 赵天宇从活动中心里跑出来,手里攥着个笔记本,鼻尖冻得红红的,“我刚在里面试了试,电锅能正常用,一会儿煮暖身饮没问题 —— 就是屋里有点冷,我把窗户关了一半,免得风把火吹灭。”
林辰点点头,把保温袋放在石桌上,刚要打开,就听见身后传来王奶奶的声音。她裹着件厚棉袄,手里拎着个竹篮,小宇跟在旁边,脖子上围着条红围巾,蹦蹦跳跳地走过来。
“我们来送生姜啦!” 王奶奶把竹篮放在石桌上,掀开盖在上面的棉布,露出里面洗干净的生姜,块头都不大,带着新鲜的泥土味,“昨天听社区群里说要煮暖身饮,我今早天没亮就去菜场挑的生姜,这种小生姜比大生姜辣,煮水更驱寒。”
小宇踮着脚,从竹篮里拿出一块生姜:“奶奶说,好生姜要‘皮黄肉嫩’,这个掰开里面是浅黄的,一点都不糠!我昨天还帮着洗生姜了,洗了三块呢!”
林辰拿起一块生姜看了看,外皮光滑,掰开后果然是嫩黄色,刚想放进材料堆,手指碰到生姜的瞬间,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轻轻热了一下。原本有点凉的生姜,竟透出点温乎气,辣香也更浓,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的样子。他悄悄攥了攥玉佩,把生姜递给赵天宇:“这生姜是真好,煮出来的水肯定够暖。”
苏晓冉拎着个布袋子走进来的时候,手里还抱着一捆葱白,叶子上还沾着点水珠。“我妈早上特意去菜园拔的葱,” 她把葱白放在石桌上,一根根理开,“葱白要选靠近根的部分,煮水驱寒最管用,叶子留着还能炒菜,不浪费。”
胖子扛着个大保温桶呼哧呼哧跑进来,额头上的汗把刘海都打湿了。“我带了红糖!” 他把保温桶放在地上,掀开盖子,里面是块头很大的红糖,“我妈说煮暖身饮要放老红糖,比白砂糖暖,还能补气血 —— 对了,我还带了几个搪瓷杯,一会儿大家喝的时候用,干净。”
张爷爷背着个小竹篓走进来,里面装着晒干的红枣,红彤彤的特别亮眼。“冬天喝暖身饮,加几颗红枣正好,” 张爷爷把红枣倒在石桌上,“我这红枣晒了半个月,核小肉厚,煮的时候不用去核,煮烂了肉会化在水里,甜丝丝的。”
大家正忙着整理材料,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小纸包,里面是晒干的紫苏叶。“冬天容易着凉,加点紫苏叶进去,” 张教授把紫苏叶递给苏晓冉,“紫苏能散寒,要是有人喝了暖身饮还觉得冷,再加点紫苏叶煮,效果更好。”
赵天宇赶紧掏出笔记本,把材料和用量记下来:“生姜 3 片,葱白 2 段,黄芪 5 克,红枣 3 颗,红糖 1 小块 —— 教授,这个剂量对不对?会不会太辣了?”
“这个剂量正好,” 张教授蹲下来,指着生姜,“生姜别切太薄,不然煮久了会烂成泥,切厚点煮出来有嚼头,不想吃也能捞出来。黄芪要提前泡十分钟,不然煮不出味道。”
胖子已经把电锅插上电,往里面倒了半锅清水。“我来煮!” 他撸起袖子,把泡好的黄芪放进锅里,“上次熬润喉糖我就没失手,这次煮暖身饮肯定也行 —— 晓冉你帮我看着火,我怕煮糊了。”
苏晓冉笑着点头,把生姜切成厚片,葱白切成段,红枣洗干净放进锅里。“先把黄芪、生姜、葱白、红枣煮十分钟,” 她看着电锅,“等水开了,再放红糖,红糖煮化了就能喝,别煮太久,不然红糖会糊底。”
小宇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碗,正帮着剥红枣:“奶奶说红枣要洗三遍,不然上面有灰,我洗得可干净了!” 他举着洗好的红枣给大家看,水珠顺着红枣往下滴,亮晶晶的。
院子里的居民渐渐聚过来,都围着电锅看。李阿姨裹着棉袄走过来,搓着手说:“这几天总觉得冷,手脚都冰,就等着喝你们煮的暖身饮呢!上次喝了你们的绿豆薄荷饮,解暑效果好,这次暖身饮肯定也管用。”
李大爷拄着拐杖走进来,咳嗽了两声,脸色有点发白。“我这两天有点着凉,” 他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早上起来总咳嗽,想着来看看,能不能喝点暖身饮,比吃药舒服。”
苏晓冉赶紧倒了杯温水递给李大爷:“您先喝点温水润润嗓子,暖身饮马上就好,喝了肯定舒服。”
没过多久,电锅里的水就开了,黄芪、生姜、葱白的香味飘满院子。胖子把红糖放进锅里,搅了搅,红糖很快就化了,水变成了浅褐色,甜香混着药香,特别诱人。
“好啦!” 胖子关掉电锅,拿起搪瓷杯,先给李大爷盛了一杯,“大爷您先喝,小心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