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把社区活动中心的石板路晒暖,小宇的欢呼声就撞开了院子的门。他穿着明黄色的小短袖,手里攥着个画满向日葵的小本子,一路跑到向日葵区,猛地蹲在自己的花盆前 —— 花盘已经完全展开,金黄的花瓣像小太阳的光芒,围着中间密密麻麻的嫩绿色花籽,风一吹就轻轻晃,连带着插在旁边的橙色彩旗都跟着飘。
“开花了!我的向日葵开花了!” 小宇蹦起来,手忙脚乱地翻小本子,“林辰哥哥说开花要记下来,我要把花盘画下来,还要写‘花盘比我的拳头大’!”
林辰背着帆布包走进来的时候,正看见小宇趴在石桌上画画,铅笔在纸上涂得金黄,却把花盘画成了圆滚滚的小皮球。他刚走过去,就发现小宇的向日葵花盘有点歪,花茎朝着西边,没对准朝阳的方向。
“小宇,咱们把花盘转过来好不好?” 林辰蹲下来,轻轻扶着花盘,指尖刚碰到花茎的瞬间,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轻轻热了一下。原本有点发僵的花茎竟悄悄软了点,能慢慢转向东边,金黄的花瓣也更舒展,不像刚才那样有点发卷。
“真的能转!” 小宇凑过来,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花盘,“哥哥,是不是玉佩又帮忙了?昨天花盘还硬邦邦的,今天一碰就转了,像听话的小太阳!”
林辰笑着把花茎固定在旁边的竹架上:“是花想朝着太阳长。咱们用软绳绑一下,别让风再吹歪,等花籽成熟了,就能炒着吃了。”
正说着,王奶奶拎着个大竹篮走过来,篮盖一掀开,满院子都是向日葵包子的香。包子皮是浅黄的,上面印着小小的葵花图案,咬开一口,里面的肉馅混着切碎的葵花籽仁,又香又脆。
“大家快尝尝!” 王奶奶拿起一个包子递给小宇,“昨天特意把葵花籽仁磨碎了拌馅,比整颗的更入味 —— 锅里还蒸着两笼,不够再去拿,今天让大家吃个够。”
小宇咬了一大口,葵花籽仁的脆香混着肉香在嘴里散开,含糊地说:“比上次的桔梗包子还好吃!奶奶,我能再拿一个吗?给胖子哥哥留一个,他上次炒瓜子给我吃了。”
“留着呢,” 王奶奶笑着往石桌上摆包子,“还有葵花籽粥,盛在保温桶里,早上刚热过,喝着暖身子 —— 你胖子哥哥肯定爱吃,他上次喝了两碗还说没够。”
胖子的大嗓门果然从门口传过来:“有包子!我闻着香味就来了!” 他扛着个铁锅跑进来,锅里的炒瓜子还冒着热气,壳上裹着层淡淡的盐霜,“我妈凌晨五点就起来炒瓜子了!说赏花会要吃咸香的,还加了点八角,比上次的更入味 —— 晓冉,你帮我把瓜子倒在盘子里,我去洗手,刚才扛锅沾了一手灰。”
苏晓冉拎着个布袋子跟在后面,里面装着剪成花形的彩纸和胶水。“我带了做向日葵书签的材料!” 她把彩纸倒在石桌上,金黄的、橙红的、嫩黄的,“用晒干的向日葵花瓣贴在硬纸板上,再系根黄绳,比上次的草木书签还好看 —— 就是花瓣有点脆,贴的时候要轻,别碰碎了。”
院子里的居民渐渐多起来,李阿姨拎着个玻璃罐走过来,里面装着琥珀色的瓜子糖,糖衣在阳光下闪着光。“我熬的瓜子糖!” 她打开罐盖,甜香混着瓜子的脆香飘出来,“把炒好的瓜子裹上麦芽糖,凉了就变硬,吃着不粘牙 —— 一会儿剥瓜子比赛,赢了的奖励两块,输了的也有一块,大家都有份。”
刘阿姨则搬来几张小凳子,摆在向日葵区周围,还在每个凳子上放了个小纸盘:“剥瓜子用这个盘装,免得掉在地上 —— 我还带了湿纸巾,剥完瓜子擦手,干干净净的。”
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放大镜,蹲在向日葵花盘前。“大家看,” 他把放大镜递给小宇,“花盘中间的小颗粒是花籽,每颗花籽都对应一朵小花,等小花谢了,花籽就会变饱满 —— 你们数,花盘边缘的花瓣有多少片?一般是 34 片,不信你们数。”
小宇赶紧拿着放大镜数起来,手指点着花瓣:“1、2、3……34!真的是 34 片!教授爷爷,花籽什么时候能吃啊?我想炒着吃,也想做瓜子糖。”
“得等花盘变黄,花瓣掉了,” 张教授笑着摸了摸小宇的头,“大概还要一个月,到时候咱们办个‘葵花籽丰收会’,一起摘花籽、炒瓜子,比今天还热闹。”
赵天宇抱着护苗日记跑过来,蹲在每个花盘前记录:“小宇的向日葵,花盘直径 15 厘米,花瓣 34 片;李阿姨的,花盘 13 厘米,花瓣 32 片;刘阿姨的,花盘 14 厘米,花瓣 33 片 —— 就是画花盘的时候,总把花籽画成小黑点,密密麻麻的像小芝麻。”
剥瓜子比赛很快就开始了。李阿姨拿着个小闹钟,喊了声 “开始”,大家就拿着瓜子剥起来。小宇的小手飞快地捏着瓜子壳,却总把瓜子仁捏碎,急得鼻尖都冒了汗。胖子坐在他旁边,剥得又快又好,却悄悄把剥好的瓜子仁放进小宇的纸盘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