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带着点秋凉,吹得社区活动中心院子里的向日葵花盘轻轻晃。小宇背着个小竹篓,比平时早了半个钟头赶到,刚蹲在自己的向日葵盆前,就发出一声惊喜的喊 —— 花盘已经完全变黄,花瓣掉了大半,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葵花籽,黑亮黑亮的,像撒了满盘的小黑豆。
“林辰哥哥!快来看!花籽熟了!” 小宇伸手轻轻碰了碰花籽,硬邦邦的,不像之前那样软乎乎的,“能摘了吗?我想炒着吃,还想做瓜子糖,比李阿姨上次做的还甜!”
林辰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剪刀和空纸壳箱。他蹲下来,指尖刚碰到花盘边缘,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轻轻热了一下,像股温温的气流漫过指尖。原本有点扎手的花盘边缘,竟悄悄软了点,摘的时候不容易刮到手,连花籽都显得更饱满,黑亮的外壳透着点油光。
“能摘了,” 林辰拿起小剪刀,沿着花盘底部轻轻剪,“要斜着剪,别剪到花茎,明年还能再长 —— 小宇,你拿竹篓接着,别让花籽掉地上,捡起来麻烦。”
小宇赶紧把竹篓凑到花盘下,花盘刚掉进去,就有几颗花籽滚出来,他慌忙用手去接:“小心点!别掉了!这可是我天天浇水盼熟的,掉一颗少一颗。”
正说着,胖子扛着个大筛子呼哧呼哧跑进来,筛子网眼细细的,还沾着点上次炒瓜子的盐霜。“我妈让我带的筛子!” 他把筛子放在石桌上,“筛花籽用的,把空壳和碎渣筛掉,留下饱满的,炒着才香 —— 对了,我还带了个大竹筐,装筛好的花籽,够装咱们这十几盆的。”
苏晓冉拎着个布袋子跟在后面,里面装着薄手套、小刷子和标签纸。“我带了摘花籽的工具,” 她把薄手套递给小宇,“花盘边缘有点扎手,戴手套摘不疼 —— 小刷子是刷花盘上的碎花瓣的,标签纸写名字,免得大家的花籽弄混,上次桔梗花就差点认错。”
王奶奶拎着个保温桶走进来,桶里飘出阵阵麦香。“我烙了葵花籽饼,” 她掀开桶盖,里面的饼是金黄色的,表面嵌着不少完整的葵花籽,“早上摘花籽肯定累,先吃块饼垫垫,葵花籽烙得脆,比炒的还香 —— 锅里还剩几张,不够再回家拿,都是刚烙好的,热乎着呢。”
小宇接过一块饼,咬了一口,葵花籽的脆香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眼睛一下子亮了:“奶奶,这饼比上次的向日葵包子还好吃!我能再拿一块吗?给张爷爷留一块,他上次教我绑花架,还没谢他呢。”
“留着呢,” 王奶奶笑着往石桌上摆饼,“还有热豆浆,装在暖水瓶里,配着饼吃不噎得慌 —— 张爷爷一会儿该来了,他说要教大家怎么快速剥花籽,比用手抠快多了。”
张爷爷背着竹篓走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小木槌和几张旧报纸。“我带了剥花籽的法子,” 他把报纸铺在石桌上,放上一个花盘,“用木槌轻轻敲花盘背面,花籽就会掉下来,比用手抠省劲,还不会弄疼手 —— 你们看,敲的时候要转圈敲,别只敲一个地方,不然有的籽掉不下来。”
林辰拿起木槌试了试,轻轻敲了几下,果然有不少花籽噼里啪啦落在报纸上,黑亮饱满。他刚想再敲另一个花盘,指尖碰到木槌的瞬间,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 —— 原本有点难敲的花盘,竟变得容易脱落,花籽掉得更顺畅,没再卡在花盘里。
“这花盘怎么突然好敲了?” 张爷爷凑过来,看着落在报纸上的花籽,“刚才我试的时候还卡籽,你一敲就掉得这么顺,跟松了劲似的。”
林辰笑着把木槌递给张爷爷:“可能是花籽熟得透,您再试试,肯定也顺。”
院子里的居民渐渐多起来,都围着花盘忙开了。李阿姨戴着薄手套,正把掉下来的花籽往筛子里倒:“我来筛花籽!上次筛花椒粒我没筛漏,这次筛花籽肯定也行 —— 空壳的轻,会飘在上面,饱满的沉在下面,一筛就分开。”
刘阿姨搬来几张小凳子,放在筛子旁边,还在每个凳子上放了个小纸碗:“大家筛好的花籽先放碗里,写好名字,免得混了 —— 我还带了湿巾,剥完花籽擦手,手上的黑渍好洗,不然蹭在衣服上难去掉。”
赵天宇抱着护苗日记跑过来,笔尖飞快地在纸上写:“小宇的花盘,收籽 210 颗;李阿姨的,收籽 180 颗;张爷爷的,收籽 230 颗 —— 就是数籽的时候总数错,数了三遍才数清,还得用小石子当标记。”
小宇蹲在旁边,拿着个小纸碗,正把饱满的花籽挑出来:“我要把最圆的花籽留着当种子!明年再种,长出来的向日葵肯定比今年的还高,花盘比脸盆还大!”
苏晓冉走过来,帮着把挑好的花籽装进小布袋:“我写了标签,‘食用籽’和‘种子籽’分开装,种子籽要晒干,装在玻璃瓶里,明年春天就能种 —— 食用籽今天就能炒,胖子已经把铁锅架上了,就等筛好的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