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市的清晨带着回暖的迹象,林辰刚到中医科,就把整理好的康复训练手册放进背包。上周从青山村回来后,他一直在完善手册内容,还特意加了图示,方便村民们理解。苏晓冉则把空白的健康档案本按页码排好,想着这次去村里,把每位村民的健康信息都登记清楚。
“咱们这次去,还要教村民们怎么辨认成熟的草药,免得采摘时弄错了。” 林辰一边检查背包,一边对苏晓冉说,“赵村长说草药快能采了,提前教好,到时候大家就能一起动手。”
苏晓冉点头应下,又把血压计和听诊器仔细检查了一遍:“我还带了些标签,给健康档案本分类用,老人、孩子、成年人分开记,找起来方便。”
周末一早,两人背着装满手册、档案本和诊疗工具的背包,往青山村赶。大巴车窗外的景色渐渐有了春意,路边的小草冒出绿芽,积雪已经基本融化,只剩下背阴处还有零星残雪。
快到村口时,远远就看见赵村长站在老槐树下。他手里拿着个厚厚的本子,看到林辰两人,快步迎上来:“林医生、苏医生,你们可来了!我把村里人的名字都列在本子上了,就等你们来建健康档案。”
跟着赵村长往村里走,路上遇到不少村民。他们有的在地里翻土,有的在整理农具,看到林辰两人,都热情地打招呼,说要等忙完手里的活,就去神农庙登记健康信息。
到了神农庙,里面已经收拾得很整齐。赵村长把庙里的长桌拼在一起,铺上新买的白布,还在桌上放了几支笔和墨水瓶 —— 知道城里来的医生要登记信息,他特意从镇上买的。
“我已经跟村民们说了,上午大家来登记健康信息,下午去草药地学采摘,您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赵村长看着林辰,语气里带着征询。
“太合适了,这样既不耽误大家干活,也能把事情都做好。” 林辰笑着说,从背包里拿出健康档案本,“咱们按户登记,一家一家来,把每个人的年龄、病史、用药情况都记清楚。”
村民们陆续来到神农庙,有的扶着老人,有的抱着孩子,秩序井然地排队。林辰负责询问信息,苏晓冉负责记录,赵村长则在一旁帮忙维持秩序,偶尔给村民们解释登记健康档案的用处。
“林医生,登记这个有啥用啊?” 一位大妈拿着户口本,有些疑惑地问。
“登记了您的健康信息,下次您来复诊,我们能更快了解您的情况,开药、做康复训练也更准确。” 林辰耐心解释,“以后您有啥不舒服,看档案本也能知道以前的情况,不用再反复说。”
大妈听了,笑着点头:“原来是这样,那可得好好记,我这记性不好,好多老毛病都记不清啥时候得的了。”
登记到李大爷时,他特意把之前林辰开的草药方子带来:“林医生,你把这个也记上,我怕下次弄丢了,有档案本存着,心里踏实。”
林辰接过方子,仔细记在档案本上,还在旁边标注了用药后的反应:“您放心,以后您的用药情况、复诊时间都会记在这里,丢不了。”
一上午的时间,两人把村里大部分村民的健康信息都登记好了。苏晓冉把档案本按类别分开,用标签贴好,放进带来的铁盒里:“这个铁盒防潮,放在神农庙的柜子里,下次来就能直接用。”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赵村长说起草药采摘的事:“我已经让村里的年轻人把镰刀和竹篮准备好了,下午去草药地,大家就能跟着学。”
“采摘草药时,要注意只摘叶子,别伤了根茎,这样草药还能再长。” 林辰一边吃饭,一边给大家讲采摘要点,“透骨草要选叶片厚实的,薄荷草要趁上午有露水时采,香味更浓。”
饭后,村民们拿着镰刀和竹篮,跟着林辰和苏晓冉往草药地走。赵村长走在最前面,给大家指认草药的位置:“这一片是透骨草,那一片是薄荷草,都做了记号,别采混了。”
林辰蹲下来,指着一株透骨草:“大家看,成熟的透骨草叶片是深绿色的,茎秆有点发红,采摘时用镰刀从叶片下方一寸的地方割,别伤到根。”
村民们围在旁边,认真看着林辰的动作。一位年轻人试着割了一株,拿给林辰看:“林医生,我这么割对不对?”
林辰点了点头:“对,就是这样,别割太多,每株留几片叶子,让它能继续生长。”
苏晓冉则在一旁教大家怎么整理采摘的草药:“采下来的草药要把黄叶去掉,放在竹篮里摊开,别堆在一起,免得捂坏了。”
赵村长也跟着学采摘,虽然动作有些慢,却学得很认真。他还时不时帮村民们纠正动作,把林辰说的要点用方言再讲一遍,怕年纪大的村民没听清。
“以前只知道草药能治病,没想到采摘还有这么多讲究。” 一位大娘一边整理草药,一边笑着说,“跟着林医生学,以后咱们自己就能采草药,不用再麻烦别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