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刚把秋季关节护理手册装订好,就看到苏晓冉拎着个纸包走进来。纸包里是晒干的梨片,是她特意从老家带来的 —— 上周赵村长提了句,山里入秋后风变干,好几个孩子开始咳嗽,村里有片老梨树林,正好能教大家煮梨水,成本低还能润肺。
“我查了资料,梨加冰糖煮水最适合孩子,村里的冰糖都是自家熬的,不用额外买。” 苏晓冉把梨片分给林辰,“还带了把小铲子,教大家给梨树下的松土,明年能结更多梨。”
林辰点头,又从抽屉里拿出器材检查清单 —— 上一章刷了桐油,现在需要教轮值员定期检查,比如看桐油有没有剥落、金属件有没有异响,清单上画着简单的检查符号,轮值员一看就懂。
两人刚收拾好背包,赵村长的电话就打来了。
“林医生,你们到哪了?” 赵村长的声音带着点雀跃,“我让孩子们去梨树林摘了些新鲜梨,洗干净等着呢,轮值员也把器材都搬到晒场了,就等你们来教。”
“快到村口了,您别让孩子爬树摘梨,注意安全。” 林辰挂了电话,和苏晓冉加快脚步往车站赶。
大巴车驶进山区时,风里已经带了秋的凉意。路边的桐树叶开始泛黄,梨树林就在村口不远处,枝头挂着黄澄澄的梨,偶尔能看到孩子踮着脚在树下捡落果,笑声飘得很远。
快到晒场时,就看见赵村长站在梨树下。他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新鲜梨,旁边的轮值员正围着器材转圈,手里拿着检查清单,看到林辰两人,赶紧迎上来。
“林医生,您看这些梨够不够?” 赵村长把竹篮递过来,“孩子们都听话,没爬树,都是用竹竿敲下来的,没摔烂。”
林辰拿起一个梨,表皮光滑,透着清甜的果香:“够了,咱们先教煮梨水,再查器材,两不误。”
跟着赵村长往神农庙走,路上遇到不少村民。有的手里拿着竹篮,有的抱着自家熬的冰糖,看到林辰两人,都热情地打招呼,说要去庙里学煮梨水。
到了神农庙,庙里的大铁锅已经洗干净。赵村长把梨放在石桌上,孩子们围在旁边,有的帮忙洗梨,有的踮着脚看冰糖,眼里满是期待。
“煮梨水很简单,先把梨去皮去核,切成块。” 林辰拿起一个梨,用水果刀慢慢切,“放进锅里,加两碗水,再放一小块冰糖,煮二十分钟,等梨变软、水变甜就行。”
苏晓冉在一旁烧火,火苗舔着锅底,很快就有热气冒出来。一位大妈凑过来,看着锅里的梨块:“林医生,煮好的梨能吃不?我家丫头就爱吃软乎乎的东西。”
“能吃,梨煮软了更润肺,孩子吃了好。” 林辰笑着说,“要是孩子不爱喝甜的,少放半勺冰糖,煮出来有淡淡的梨香。”
大妈点点头,赶紧拿起梨学着切。孩子们也没闲着,有的帮着递冰糖,有的趴在灶台边等水开,嘴里还念叨着 “快点煮好,我要喝梨水”。
煮好梨水后,林辰给每个孩子盛了一碗。孩子们捧着小碗,小口喝着,脸上满是满足。一个小女孩喝完,还把碗底的梨块吃干净:“林医生,明天还能煮吗?比糖水好喝。”
“能,你们可以自己去摘梨,让妈妈煮。” 林辰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记得别爬树,用竹竿敲,安全第一。”
教完煮梨水,林辰跟着轮值员去晒场检查器材。轮值员小张拿着检查清单,指着膝关节训练器说:“林医生,这个器材的桐油没剥落,就是调节按钮有点紧,需要上点润滑油吗?”
“要上,用之前刷器材剩下的桐油就行,少蘸点,擦在按钮缝隙里。” 林辰蹲下来,手把手教小张上油,“检查的时候,要多试几次器材的功能,比如训练器能不能顺畅调节,握力球有没有漏气,发现问题及时修。”
赵村长拿着小本子,在旁边记录:“每个器材的检查情况我都记下来,以后每周让轮值员查一次,有问题就给你们打电话。”
晒场上的器材很快检查完,大部分都没问题,只有两个握力球有点漏气,林辰教大家用胶布粘好,还能继续用。小张笑着说:“以后我每周都来查,保证器材好好的,不耽误大家训练。”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刚煮的梨水,还有炒野菜、南瓜粥,赵村长还端上了一盘梨干:“这是去年晒的梨干,泡水泡茶都能喝,你们带回去,平时也能润润嗓子。”
林辰喝了一口梨水,清甜润喉,心里暖暖的。他看着桌上的梨干,笑着说:“等周末,大家可以一起晒梨干,把吃不完的梨晒起来,冬天也能喝梨水,预防咳嗽。”
饭后,林辰和苏晓冉去看之前咳嗽的孩子。小女孩正在院子里玩,看到他们来,赶紧跑进屋端出一碗梨水:“林医生,你喝,妈妈刚煮的,可甜了。”
两人又去王奶奶家,王奶奶正坐在屋檐下剥玉米,看到他们来,笑着说:“这几天喝了梨水,嗓子不干了,关节也跟着舒服,你们教的法子都管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