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四周的山静悄悄的。
赵刚换上了一身笔挺的日军曹长军服,黄呢子料子摩擦着皮肤,有些刺痒。
对着铜盆里晃荡的水影,他看到了一张陌生的脸。镜片后的那双眼睛,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别扭。
“政委,这身皮还真像那么回事。”护送他的“先锋”排战士张龙咧嘴一笑,他自己也化装成一个普通日军士兵,背着三八大盖,腰间挂着刺刀。
赵刚没作声,只是最后检查了一遍背囊里的引导仪器和那支科幻感十足的金属注射器。
李援朝那句“任务优先”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走吧。”他压低声音,率先走出了营房。
两人借着月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虎山防区外的山林。
……
独立团指挥部里,空气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云龙、丁伟和楚云飞三人,像三尊石像,一动不动地围着那块亮着光的战术平板。
屏幕上,一个高空俯瞰的红外热成像画面清晰无比。
两个散发着热量的人形光点,正在复杂的山地里快速穿行。
“援朝兄弟,你这玩意儿看得真他娘的清楚。”李云龙的嗓子眼发干,忍不住开口打破了寂静,“连地上有几块石头都能数出来。”
李援朝没有回头,手指在平板边缘飞快地滑动,调整着无人机的视角和高度。
“赵政委,左前方七十米,有一处断崖,崖壁有大量碎石,易滑落。修正路线,向右侧绕行三十米,走那条被灌木遮蔽的干涸河道。”他的声音通过单边通讯器,清晰地传到远方张龙的耳朵里。
屏幕上的两个光点立刻改变了方向,流畅地绕过一片漆黑的区域。
楚云飞看得心驰神往,他忍不住赞叹:“如此精确的引导,简直是战场上的天眼。有此物相助,任何险要地势都形同坦途。”
丁伟看得更深一层,他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开口:“老李,你发现没有,援朝兄弟这套东西,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场战斗,而是战争的模式。咱们以前靠两条腿、一双眼,现在……现在是坐在家里打仗了。”
李云龙哼了一声,心里却早已翻江倒海。
他当然想到了。
他甚至想得更远。
要是每个团都有这么个宝贝,小鬼子还怎么跟咱斗?
突然,李援朝的手指停住了。
“停下,隐蔽!”
简短的命令发出,屏幕上,代表赵刚和张龙的光点瞬间紧贴在一处山壁的阴影里,热量反应降到了最低。
几秒钟后,一队由七八个光点组成的巡逻队,从他们刚才准备经过的小路上走了过去。
指挥部里,三个大男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平板的扬声器里,传来了无人机捕捉到的微弱声音。
是皮靴踩在碎石上的咯吱声,还有几句模糊的日语交谈声。
手电筒的光束在山壁上扫来扫去,有两三次,光柱的边缘几乎就擦着赵刚他们藏身的位置。
突然,一个鬼子停下了脚步,骂骂咧咧地走到距离他们不到十米的草丛边解裤带。指挥部里,李云龙的拳头攥得发白,青筋从脖子爆到额角。他死死盯着屏幕,连呼吸都忘了,生怕那个鬼子再往前走两步,一泡尿就浇在自家政委头上了。
那鬼子磨蹭了半天,终于完事,提上裤子跟上了队伍。
“他娘的……他娘的……”他压着嗓子,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这帮狗娘养的,巡逻还挺勤快。”
好在,那队鬼子并没有停留,骂骂咧-咧地走远了。
直到代表他们的光点在屏幕上消失,李云龙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一屁股坐回椅子上,感觉后背都湿了。
“奶奶的,比老子亲自上阵肉搏还刺激!”
丁伟和楚云飞也是一脸的后怕,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脸上的紧张。
有惊无险地通过了数道封锁线,赵刚和张龙终于抵达了预定地点。
那是一处向外突出的断崖,下面是百丈深渊。
站在这里,对面两公里外的小赖联队指挥部灯火通明,营地里人影绰绰,尽收眼底。
“政委,这地方是好,可要是被鬼子发现了,咱们连个跑的地方都没有。”张龙警惕地打量着四周,这里除了跳崖,无路可退。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赵刚的声音很平稳。
经历了刚才的贴身险情,他的心反而彻底静了下来。
他想起了那些死在鬼子屠刀下的百姓,想起了根据地被摧毁的村庄。提笔的手可以写文章,也可以修正炮弹的弹道。只要能杀死侵略者,文弱书生与冷血杀手,又有什么分别?
他熟练地从背囊里取出“刺客”系统的地面引导端,开始架设和校准。那是一个带有小型屏幕和可折叠测距天线的金属盒子。
镜片后的那双眼睛,在黑暗中专注而锐利,白天的文弱书生气息,此刻已荡然无存。
张龙则从怀里摸出几个纽扣大小的黑色圆片,小心翼翼地布置在周围的几块岩石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