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芷涵成为全市文科状元的消息,传遍了家属院的每个角落,也传进了纺织厂的每间车间。
这几天,张桂芬家的门槛快要被踏破了。
前来道贺的邻居络绎不绝,手里提着各式礼物。
有的是一篮子鸡蛋,有的是一袋面粉,还有的是几尺新布料。
这些平时无比珍贵的礼物,此刻都堆在肖芷涵家的桌子上,像座小山。
张桂芬高兴得合不拢嘴,像是年轻了十岁。
她在院子里走路,腰杆挺得笔直,下巴微扬,脸上带着得意。
她逢人就夸,见人就说。
“哎,听说了吗?我家芷涵,考上状元了!”
“是啊,全市第一名呢!那孩子,就是聪明,又勤快!”
“以后可是要上首都的大学,当大学问家的人了!”
她的炫耀虽然简单,但没有一个人反感。
大家都由衷地为她高兴,也为肖芷涵敬佩。
这个曾经大家眼里的乡下丫头,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为了庆祝这件喜事,张桂芬决定在家办一场家宴。
她一大早就去了菜市场,买了最大的一块五花肉,最肥的一只鸡,还有新鲜的蔬菜。
整个下午,厨房里都飘散着香气。
红烧肉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色泽红亮。
小鸡炖蘑菇的鲜香,顺着门缝钻了出去,馋得院子里的小孩直流口水。
肖芷涵也没有闲着,她打下手,帮婆婆洗菜切菜,还做了几道小凉菜。
婆媳俩在厨房里有说有笑,配合默契。
傍晚时分,客人都到齐了。
赵秀莲一家,周红和高健,还有几个关系好的邻居,把不大的屋子挤得满满当当。
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像在过年。
张桂芬拿出了一瓶珍藏多年的好酒,给大家满上。
“今天,是我们家的大喜日子!”老太太举起酒杯,满面红光。
“我老婆子嘴笨,不会说什么好听的。”
“我就说一句,芷涵,你是我们老顾家的骄傲!”
“妈,你言重了。”肖芷涵的脸泛红。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什么应该不应该的!你就是有出息!”张桂芬一挥手。
“来,大家伙儿,都别客气!都动筷子!吃好喝好!”
宴席的气氛热烈欢快。
大家一边吃着饭菜,一边七嘴八舌地聊天。
话题的中心,自然是肖芷涵。
“芷涵啊,你可真是给我们家属院争光了!”赵秀莲夹了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含糊地说。
“以后我们教育孩子,都有榜样了!”
“可不是嘛!”周红也笑着附和,“以后我家那两个要是能有你一半的本事,我就烧高香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夸得肖芷涵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只是微笑着,一一回应大家的祝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客人们都心满意足地告辞了。
屋子里终于安静下来。
张桂芬收拾着碗筷,脸上依旧带着兴奋的红晕。
她今天喝了点酒,话也比平时多了。
“芷涵啊,你过来坐。”老太太拉着肖芷涵的手,让她在自己身边坐下。
肖芷涵顺从地坐了下来。
“今天高兴,妈跟你说点咱们家的事。”张桂芬追忆起来。
肖芷涵知道,婆婆这是要跟自己交心了。
她认真地听着。
“其实啊,我们老顾家,以前在老家也算是大户人家。”张桂芬缓缓开口。
“你公公,也就是言洲他爸,叫顾建军。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有文化的人,跟你一样,也喜欢读书。”
“后来,他去当了兵,在部队里表现很好,提了干。”
“他是个英雄。”
说到这里,张桂芬的眼眶有些湿润。
“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为了保护战友,牺牲了。”
“那一年,言洲才五岁。”
肖芷涵心里一紧。
她虽然从原主的记忆里知道一些,但亲耳听婆婆说出来,感觉完全不同。
她能感受到婆婆深埋心底的悲痛和骄傲。
“妈,你辛苦了。”肖芷涵轻轻握住了婆婆的手。
张桂芬摇了摇头,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勉强笑了笑。
“都过去了。”
“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女人,没什么大本事,就把言洲拉扯大,让他也穿上了那身军装,也算是对得起他爸了。”
屋子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灯光下,两个女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其实”张桂芬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说。
“言洲他,还有一个哥哥。”
肖芷涵愣住了。
这件事,她从未听说过。
“是他爸跟前头那个生的,叫顾言默。”
“他爸当年下乡的时候,跟一个女知青好过,后来那女知青回城了,就把孩子扔下了。”
“这事儿,言洲他爷爷奶奶一直觉得对不起那个孩子,就把他接到了身边养着。”
“言洲他爷爷,以前是军区的老首长,思想比较传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