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原164章因内容重复已删除,请各位移步短篇小说《小雨,我喜欢你!》观看
高桥省与河庄省,这两片血脉相连的土地,如同一条巨龙盘踞的双眼,共同注视着中原大地的兴衰荣辱。
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时而携手共进,时而暗中较劲,边界线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权属争议,就像巨龙鳞片间的积尘,年深日久,越积越厚。
资源的分配,如同一块诱人的蛋糕,总是引发无尽的争夺。
跨省河流的水资源配额、埋藏于交界地带的矿产、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行政管理“飞地”等等。
这些议题在过去的岁月里,大多由两省的厅局级官员们在无休止的会议和文件中拉扯,耗费着时间和精力,却往往难有突破。省长层面的会晤或许能暂时缓和,却无法根除顽疾。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高桥省,在省委书记祁国栋的强势引领下,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般的巨变。
经济的迅猛发展,如同不断加速的引擎,对燃料——即各类资源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变得空前迫切。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秩序急需建立。
那些尘封的争议,再也无法被忽视,它们从历史的角落被推到舞台中央,成为必须由执掌最高权柄者亲自面对的难题。
河庄省方面,省委书记陈立民,是一位资历深厚、讲究程序和官场平衡艺术的官员。
他主政河庄多年,风格稳健,习惯于在既定的框架内寻求最优解,对于打破常规抱有天然的审慎。
面对高桥省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和随之而来的资源诉求,他感到了压力,但更多的是对既定秩序可能被颠覆的担忧。
矛盾在几个关键点上集中爆发:一是横跨两省的华河流域综合开发工程,涉及巨大的投资和长远的生态与经济利益分配;二是边界线上几处富含稀有矿产、但权属历来模糊的丘陵地带;三是一些因行政区划调整遗留的“非管辖地带”,这些地方管理真空,发展滞后,却具有潜在的战略价值。
基层的协调机制已然失灵。报告一份份堆放在祁国栋和陈立民的案头。
终于,在中央有关部委的协调与关注下,一场被视为将决定两省未来几十年格局的“双雄会”,被提上了日程。
会晤地点选在了两省交界处,一座以宁静祥和着称的温泉山庄——望岳庄。这里青山环绕,温泉淙淙,仿佛与世无争,却即将见证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交锋。
会晤前夜,望岳庄灯火通明,安保级别提升至最高。两省的工作人员提前入驻,进行最后的准备。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连服务人员的脚步都下意识地放轻。
在祁国栋下榻的套房内,他正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和远处河庄省方向的零星灯火。省长孙陆雨坐在沙发上,翻阅着最后一遍材料。
“国栋书记,陈立民书记的风格,您是知道的。他必然会强调历史沿革、现有法规和既定程序。我们提出的这些方案,尤其是关于交界地带的管辖权主张,在他看来可能有些……激进。”孙陆雨放下材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祁国栋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陆雨,我们不是来吵架的,也不是来乞讨的。高桥省的发展,需要空间,需要资源,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提出的每一个诉求,背后都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和长远的发展规划作为依托。陈书记讲究规矩,我们就跟他讲更大的规矩——发展的规矩,民生的规矩!停滞和扯皮,才是最大的不负责。”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明天的会谈,关键在于气势。我们不能被拖入他们熟悉的、纠缠历史细节的节奏。要牢牢把握主动权,把议题引导到未来发展和区域合作的大局上来。要让对方明白,配合高桥省的发展,符合河庄省的根本利益,至少是损失最小的选择。”
孙陆雨点了点头,他理解祁国栋的战略。这不是简单的争强斗狠,而是基于实力和信心的精准布局。
与此同时,在陈立民的套房里,气氛同样凝重。陈立民端着茶杯,慢慢踱步。他的秘书正在汇报高桥省近期的动态。
“祁国栋书记上任后,高桥省的投资增速、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榕华市,几个大项目落地,势头很猛。他们现在胃口很大,对我们边界地区的资源觊觎已久。”
陈立民叹了口气:“祁国栋同志,能力强,魄力也大。只是……有时过于锐利,少了些迂回和包容。明天的会谈,我们要守住底线,坚持原则。那些历史遗留地带,牵涉复杂,不能轻易松口。要让他们明白,发展不能以邻为壑。”
两位封疆大吏,带着不同的心境和策略,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会晤当日,天公作美,秋高气爽。望岳庄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但庄内弥漫的肃穆气氛,却与这恬静的景色格格不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