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联”与第二次秘密谈话之后,时间仿佛被冻结的两天,终于在一种极度压抑的氛围中流逝殆尽。表决的日子,到了!
清晨,依旧是在那几位神情肃穆的工作人员引导下,祁国栋和王启明被带离京西宾馆,乘车前往一个他们从未踏足过的、戒备森严的会议地点。
车子驶入一条静谧的道路,最终停在一栋庄重恢宏的建筑前。
他们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经由侧方一条不显眼的通道,被引至主会场旁的一个小型休息室。
这里,与主会场仅一墙之隔,隔音效果极佳,听不到任何声响,却仿佛能感受到墙壁那端传来的、无形的巨大压力。
工作人员无声地指了指休息室内两个并排摆放的沙发,示意他们在此等候。
沙发正对着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单向玻璃屏幕。此刻,屏幕是暗着的。
两人依言坐下,脊背挺直,双手放在膝上,如同等待最终宣判的考生。没有交谈,甚至没有眼神交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
祁国栋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太阳穴血管搏动的声音,王启明则下意识地反复整理着自己并无线头的衣角。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有几分钟,却漫长如同一个世纪。那块巨大的屏幕,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
屏幕那端,赫然便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主会场!
庄严肃穆的会场,穹顶高阔,灯光明亮而柔和。环形布置的坐席上,已然坐满了参会者。
他们每一位,都是在新闻中经常见到的、决定着国家发展方向的面孔。此刻,这些面孔上,带着或凝重、或沉思、或审慎的表情。
没有人交头接耳,会场内鸦雀无声,只有偶尔翻动文件纸张的细微声响,更衬托出那令人窒息的寂静。
祁国栋和王启明的呼吸瞬间屏住,目光死死地锁定在屏幕上。
他们看到了坐在前排中央的那位长者,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位核心领导。他们的表情平静,看不出丝毫波澜。
会议主持人以沉稳的语调宣布议题,关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高桥省与江北省合并,组建新高桥省”的议案审议开始。
首先,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详细汇报合并方案的总体思路、必要性、可行性、预期效益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汇报内容详尽,数据扎实,逻辑清晰。祁国栋和王启明作为最了解两省情况的人,在心中默默印证着每一个细节,心脏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汇报结束,进入讨论环节。
会场内的气氛依旧凝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率先发言,语气深沉:“区域合并,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高桥省近年势头虽好,但体量骤然扩大数倍,管理半径、治理难度都将呈几何级数增加。祁国栋同志年富力强,但尚且年轻,能否驾驭如此复杂的局面,需要慎重评估。”
这话语,如同冰冷的针,刺在祁国栋的心上。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
另一位来自经济领域的领导接着发言,话语更为直接:“合并带来的短期阵痛不可避免,资产划转、债务处理、人员安置,这些都是极其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方案中对这些‘硬骨头’的啃噬路径,我认为还不够具体,风险预估可能不足。”
王启明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这些正是他最为担忧的江北省内部问题。
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
“不破不立!当前区域发展壁垒是客观存在的,唯有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才能实现要素的真正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这个方案,体现了魄力与担当!”
“祁国栋同志在高桥省的改革闯劲和务实作风有目共睹,孙陆雨同志等搭档也能力出众,他们有能力带领新省闯出一条新路!”
支持与质疑的声音在会场内交替响起,气氛时而缓和,时而紧绷。
每一位发言者的态度,都牵动着屏幕这一端两位封疆大吏的神经。
祁国栋感觉自己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湿,王启明的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们无权发言,无权辩解,只能如同局外人一般,被动地聆听着这场决定他们政治生命和两省未来的辩论。这种无力感和焦灼感,几乎要将人吞噬。
讨论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最终,主持人宣布:“现在,对《关于推动高桥省与江北省合并组建新高桥省的方案(草案)》进行表决。”
这一刻,休息室内的空气彻底凝固!
屏幕中,与会者面前的操作器亮起了微光。他们需要按下代表“赞成”、“反对”或“弃权”的按钮。
祁国栋和王启明不约而同地向前倾身,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试图从那些模糊的身影和动作中,捕捉到任何一丝信息。
然而,距离和角度让他们无法看清具体细节!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如同在炭火上煎熬!
终于,主持人再次开口,声音通过扩音设备清晰地传遍了主会场,也穿透了隔音墙壁,回荡在祁国栋和王启明的耳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