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时刚过,万籁俱寂。
驿馆之内,唯有巡夜亲卫规律的脚步声,如沙漏般丈量着这不平静的夜。
白止戈带来的千名亲卫,已将这座皇家驿馆经营得如同一座军中堡垒,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
书房内,烛火摇曳。
白止戈并未安歇,他与军师文士谦对坐,面前摊开着京城地图。
两人皆是无言。
秦刚像一头困兽,在屋里烦躁地来回踱步,蒲扇般的大手不时抓挠头皮,显然白天的遭遇已让他的脑子成了一团乱麻。
忽然,一道影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
亲卫队长身形如鬼魅,声音压成一道细线:“将军,赵擎苍和李文渊两位大人,秘密到访。”
白止戈与文士谦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瞬间,彼此都读懂了对方眼中的了然。
来了。
真正的消息来了。
赵擎苍,曾是他麾下冲锋陷阵的猛将,性如烈火。
李文渊,则是与他一同长大、情同手足的挚友,心思缜密如发。
这两人,是刻进白家骨血里的铁杆旧部。
“带他们从侧门进来,抹掉痕迹。”白止戈的声音沉稳依旧。
片刻后,两名裹在宽大黑色斗篷里的身影,被悄然引入书房。
斗篷褪下,露出的正是赵擎苍和李文渊那两张刻满了风霜的脸。
“将军!”
“止戈!”
只一声呼唤,两个在官场早已磨砺成精的汉子,眼眶骤然通红。
赵擎苍上前一步,声音哽咽,膝盖一软便要跪下,却被白止戈铁钳般的手臂死死扶住。
“擎苍,文渊,都是自家兄弟,不兴这套。”
白止戈扶着两人,能清晰感到他们臂膀的剧烈颤抖,那份压抑了三年的激动,滚烫得灼人。
三年未见,故人已添华发。
文士谦会意,示意秦刚去门边亲自守着,自己则为两人斟上滚烫的热茶,驱散他们带来的深夜寒气。
“将军,您放宽心!”
赵擎苍性格最是藏不住话,一口热茶下肚,便抢先开口,语气里是压抑不住的振奋与笃定。
“这京城,早不是三年前的京城了!”
他声音压得极低,每个字却都像砸在众人心头的鼓点。
“如今对咱们来说,不敢说龙潭虎穴已变通途,但也绝非刀山火海!”
他似乎想说出某个惊天秘密,话到嘴边却又猛地刹住,脸上闪过一丝极为复杂的神色,最终只化作一句斩钉截铁的保证。
“总之,您这次回来,不是孤军奋战!”
李文渊接过了话头,他比赵擎苍要内敛,可沙哑的嗓音同样泄露了内心的激荡。
“止戈,我长话短说。你离京之后,朝局巨变,但于我辈而言,并非坏事。”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然后,开始投下一个又一个惊雷。
“九门提督衙门现任副将,王猛,咱们的老兄弟。”
“户部,掌管西北粮草调拨的主事,是周老将军的亲侄孙,周于安。”
“工部将作监,负责宫苑修缮与部分军械督造的,是当年受过将军府大恩的墨师傅。”
“甚至……”李文渊顿了顿,说出最后一个名字,“光禄寺负责宫宴采买的少卿,也是咱们的人。”
每报出一个名字,每点出一个职位,白止戈的瞳孔便收缩一分,文士谦执扇的手也停在了半空。
秦刚更是听得瞠目结舌。
这些职位,单独拎出来或许并非权倾朝野,可串联起来,就是一张覆盖了京城防卫、后勤命脉、宫廷工程乃至内务的巨网!
赵擎苍忍不住嘿嘿一笑,透着一股扬眉吐气的痛快。
“还不止!好些个御史台、六科的言官,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可到了关键时候,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将军,您就擎好吧!如今这京城里头,咱们自己人,比您想的要多得多!皇帝老儿想动歪心思,也得掂量掂量!”
李文渊点头补充:“正是如此。万寿节上,您只需稳坐钓鱼台,自会有人遥相呼应。”
白止戈目光如炬,盯着眼前这两位生死与共的兄弟。
他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远比脸上表现出的平静要猛烈百倍。
渗透,安插,提拔……这些事,桩桩件件都难如登天。
“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他沉声发问,问出了最核心的疑虑,“皇上他……会容忍这一切?”
李文渊的眼神瞬间变得警惕,他看了一眼窗外深沉的夜色,声音压得几乎只有气音。
“止戈,有些事,现在还不能说。背后牵涉太广,知道的人越少,就越安全。”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
“有一股力量,一直在暗中为我们周旋铺路,目的,就是保全旧部,积蓄力量,等您回来。”
赵擎苍重重点头,语气里带着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敬与信赖。
“对!将军,您信我们!京城现在,遍地都是袍泽!您就安安稳稳参加万寿节,拿出您镇北狼王的气势来,底气十足地亮个相!让那些当初看咱们笑话的小人,把眼珠子都瞪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