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冰不是第一次到这里,但依旧被那尊雕像上散发出的宏大气息所震慑。
白取心和苏晓雨已经看得呆住了。
唯有陆禾。
在看清那尊雕像的瞬间,一种震撼与了然油然而生。
他前世是历史系的研究生,他看过无数的画像,研究过无数的典籍。
他绝不会认错。
那个顶天立地的天魂形象。
那个万世师表。
那个以“仁”为核心,奠定了华夏两千多年思想根基的至圣先师——
孔子!
“这是第一位天魂觉醒者,也是第一位……为了守护这个世界而牺牲的传说。”
蒙正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崇敬。
“他的名字叫张远山,‘大撕裂’之前,是一位很普通的老师。”
“‘归墟之眼’洞开,怪物第一次涌入我们的世界时,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慌和绝望。”
“是他,在所有人都向后逃跑的时候,第一个站了出来。”
蒙正指着雕像中那个平凡的男人。
“也是他提出主动进入天之痕,阻断异兽的进攻。”
“他觉醒了传说级天魂——【孔子】。”
“他的能力,是‘规矩’。”
“规矩?”白取心下意识地问道。
“对,规矩。”蒙正的目光变得悠远。
“他以自身为中心,展开了心象领域——‘礼’。”
“在‘礼’的范围内,万物皆有其序。”
“水只能往下流,火只能往上烧,怪物不能无故伤人。”
“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这里,强行定下了一片方圆十里的‘秩序之地’。”
“为补天城的建立,争取了宝贵时间。”
“最后魂力燃尽,与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化作了这座补天城的基石。”
蒙正讲完了。
说起来很简洁,却又重若万钧。
广场上,一片死寂。
陆禾怔怔地看着那尊雕像,心中翻江倒海。
第一个站出来的,不是挥舞着刀剑的帝王将相。
而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教书先生。
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克己复礼”,什么叫“杀身成仁”。
他不是去征服,不是去毁灭。
他是去守护,去建立秩序。
这才是这个世界反击的起点。
这才是“天魂纪元”真正的开篇。
陆禾想起了之前自己心中冒出的那个词——女娲补天。
他看着眼前的雕像,低声自语。
“原来……这世上本没有神。”
“只是有些凡人,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做了神该做的事。”
蒙正的声音在寂静的碑林中消散,余音却仿佛还萦绕在风中。
洛冰看着那尊雕像,美眸中是难以掩饰的震撼与敬佩。
白取心和苏晓雨更是被这种以凡人之躯行神明之事的壮举,冲击得久久无法言语。
唯有陆禾。
他的目光从那尊平凡的教书先生雕像上移开,落向其身后那顶天立地的至圣先师虚影。
是啊,杀身成仁,克己复礼。
以“规矩”定“秩序”,为人类文明在绝望中撑起一片喘息之地。
这是儒家的“道”,是这位张远山老师的“道”,也是孔子的“道”。
陆禾心中升起一股由衷的敬意。
但他胸膛里奔涌的,却是另一股截然不同的情绪。
他体内的天魂,是秦始皇。
一个焚书坑儒,一个万世师表。
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理念,却都在各自的时代,深刻地改变了华夏的走向。
张远山先生用生命在这里画下了一个圈。
筑起了一道名为“礼”的长城,将怪物挡在外面,守护着墙内的人。
这很伟大。
但陆禾的目光,却已经越过了那座雕像,越过了高耸的城墙。
投向了城外那片无边无际、危机四伏的昏黄丛林。
以礼为界,画地为牢。
圣人,你守住了这一方土地,可这土地之外,依旧是混沌与蛮荒。
你定下的规矩,是让万物各安其位。
而朕的规矩,是书同文,车同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这天之痕之内的异境,都该是如此。
什么归墟之眼,什么永冬之门,什么熔火之心……
未知的世界,不该是华夏文明望而却步的边疆。
它,只是朕尚未踏足的疆土!
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在陆禾胸中激荡,与体内那属于始皇帝的霸道遥相呼应。
他仿佛能感受到,沉寂的天魂深处。
那双俯瞰六国的眼眸,正透过他,第一次审视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眼神中,没有恐惧。
只有……兴奋。
陆禾的眼中,没有了先前的凭吊与敬畏。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炸裂的野心与豪情。
这股情绪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身边的洛冰都下意识地侧目。
她仿佛从陆禾那平静的侧脸上,看到了一位即将君临天下的帝王。
就在这片沉凝的气氛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