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村把鱼苗放到稻田里养,李家村和张家村知道后也学着,别村的人也有偷偷放鱼苗到几亩田里的,当然也有举报的。
刘新华就在公社的举报信箱里发现了一封匿名信,字迹歪歪扭扭的,意思就是:大槐树村在稻田里养鱼,不务正业,糟蹋粮食。
这举报信除了刘新华知道,还有几个干事也见着了,他不得不带人下乡一趟。
刘新华骑着自行车下乡的时候,还真看到了村里的农田里养着鱼。
身边还有张干事和卢干事一块来的,这两人不好糊弄,所以刘新华还是让苏港过来解释一下。
“咳咳...苏村长,你们村怎么回事,粮食有多重要你们不知道吗,还在稻田里养鱼,你们怎么想的。”
苏港说起瞎话来,脸不红心不跳的,“刘副主任啊,这县里的技术员可说了,在田里养鱼,能增收。”
“是嘛,看来是我误会你们了。”刘新华背着手,“那技术员是怎么说的?”
苏港:“技术员说了,这田里养的鱼,不能只养一种,要多种一块混着养,不然就没用。”
大方还在一边补充道:“技术员还说,这叫多样性。”
......
刘新华也就是想问几句,搪塞一下跟着来的两个干事,免得说他包庇,他背后没有靠山,一旦被他们举报,容易倒台。
没成想苏港和大方说得头头是道,他都差点信了。
卢干事插嘴道:“那你们咋不上报公社?”
“那我们哪知道技术员说的一定是真的,我们不得试验一下嘛。”
“那也不能全都养鱼了啊。”
“谁说我们全都养鱼了,那边那几亩就没养阿。”苏港翻了个白眼,看都不看就乱说。
他看过去,确实有几亩看着不太一样,不过也太少了吧,刚想说什么,就被大方抢先说道:“我说卢干事,刘副主任都没问完呢,你插什么话啊。”
卢干事想开口说的话,被硬生生吞了进去。
见刘新华看着他,往后退了一步,没再开口。现在刘新华比他高一级,他不能怎么样,只能老实的闭嘴。
“好了,既然不会糟蹋粮食,那就没事了。”刘新华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这稻子,你们还是得精心伺候,咱们还得吃饭不是。”
苏港:“刘副主任,您放心,今年我们村肯定第一个交粮。”
刘新华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次举报算是了了。
回去路上,一直没说话的张干事才问道:“刘副主任,这大槐树村从哪认识的技术员?”
“大槐树村和机械厂有合作,认识一些技术员不稀奇。”
“哦。”张干事点了点头,没再问话,刘新华也不管他信不信,反正这事过了。
要查?自己到县里查去吧。
反正苏港偷偷和他说了,技术员什么的就往机械厂那里推,现在机械厂可是县里赚钱的扛把子,县领导都得给面子了。
春耕结束的这一天,许建邦回村里报喜了。
“小祖宗,燕燕生了两个大胖小子!”
“嗯,你多照顾她点。”苏希希点了点头,是个大喜事,给了许建邦两个平安符,让他挂在小孩的床头上。
“小祖宗,我晓得的。”
许建邦的嘴角就没放下来过,昨儿两个大胖小子轮流被他抱着的时候,他还觉得不真实,整宿都激动得睡不着,一大早的就回村报喜了。
苏希希可不会起那么早,所以大族长一家最先知道的,林三丫也要到县里去看自个闺女。
这些日子,大槐树村的不少人家都传出来喜讯,苏希希觉得应该是灵泉水的功劳,把村民的身体养好了,就容易怀孩子。
真黑自从会叫后,感应生命的能力也越强了,村里的媳妇怀孕,不少是真黑感应出来的。
还有张家村有孩子溺水,真黑也能感应到,用自个最快的速度跑到张家村里,把溺水的小子救了上来。
围观的人就用着之前登报的方法救人,还真救起来了。
说巧不巧,这溺水的孩子是之前为真黑治伤的赤脚医生张老的小孙子。
苏希希知道的时候摸了摸真黑的头,夸赞道:“真黑,你真厉害!”
张老过后也拿着蜂蜜来感谢,真黑看到后眼睛亮亮的,一点也没客气的就收下了。
经这事,附近村子都严令小孩子不能靠近河边,大槐树村最被严令禁止的就是苏希希了,虽说长大一岁了,但是个头一点也没长。
之前就不给她靠近河边,现在离河边还有十米都不给她靠近了。
苏希希一脸的无语,她那么聪明,怎么可能会落水。
不过看着一张张可怜兮兮的脸,她也就认了,答应绝不靠近河边。
不过这种痛苦她怎么可能只让自己尝呢,村里不到十六岁的小子和丫头,全都要和她一样。
年纪比较小的倒还好,本来他们也不能常去河边玩水,但是十二三岁的小子可不行,他们想玩啊,还想抓鱼、捉泥鳅。
去求苏希希,苏希希就两个字: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