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的第一场雪,落在了坦桑尼亚金矿项目的工地上。穆卡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和当地工程师一起检查金矿勘探设备——银白色的勘探仪在雪地里闪着冷光,屏幕上实时传输着地下岩层的三维图像。“高总,您看,这处金矿的埋藏深度在800米左右,岩层结构稳定,非常适合咱们的‘微创开采技术’。”穆卡对着视频连线里的高小凤说,哈出的白气在镜头前凝成白雾,“我们已经和当地部落达成协议,会保留他们的神圣森林,开采路线特意绕开了2公里,还会帮他们建一座蓄水站,解决旱季饮水问题。”
视频那头,高小凤正坐在北京总部的办公室里,面前摊着坦桑尼亚项目的生态评估报告。她指着报告里的植被分布图说:“穆卡,一定要重点保护矿区周边的猴面包树林,那是当地的珍稀树种,也是部落的精神象征。技术团队可以在树林周边安装生态监测摄像头,实时观察树木生长情况,有任何问题及时处理。”
穆卡连忙点头,转身指向不远处的临时营地:“您放心,我们已经请了坦桑尼亚国立大学的植物学家来指导,营地旁边还种了500棵猴面包树幼苗,等项目投产后,会交给部落打理。对了,职业培训学校也快建好了,第一批招收的80名学员里,有30个是部落里的年轻人,他们都很期待学习中国的开采技术。”
就在坦桑尼亚项目稳步推进时,东南亚的越南镍矿项目传来了好消息——同凤集团与越南矿业公司合作的“湿法冶炼+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产。项目现场,越南矿业部长看着生产线旁的尾矿处理设备,忍不住赞叹:“以前我们的尾矿只能堆在尾矿库,不仅占用土地,还担心污染环境。现在你们的技术能把尾矿加工成建筑用的轻质骨料,每年能处理100万吨尾矿,还能创造200个就业岗位,这真是‘变废为宝’!”
项目负责人张工笑着递给他一份检测报告:“这些轻质骨料的强度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已经和越南的两家建筑公司签订了供货协议。我们还在尾矿库上种了凤凰木,等明年春天,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树林,既美化环境,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越南部长接过报告,翻到生态监测数据页,看到“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标”“河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结论,满意地点头:“‘中国方案’不仅解决了我们的镍矿开发难题,还帮我们实现了生态保护,以后我们要把这个项目作为越南矿业的示范工程,邀请更多企业来学习。”
时间来到2036年春天,刚果(金)卡莫托矿区的“青年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卡隆加作为中心的负责人,站在挂牌仪式的台上,看着台下200多名当地青年,激动地说:“三年前,我还是矿渣堆旁的孩子;现在,我能和中国专家一起研发环保技术,还能带领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这个中心会引进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开设采矿技术、生态修复、农产品加工等课程,让大家不用出国,就能学到世界一流的技术!”
高小凤受邀参加挂牌仪式,看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卡隆加,心里满是欣慰。她走到中心的实验室里,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调试“低能耗铜矿提纯设备”,设备旁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能耗和排放数据。“高总,我们对设备做了改进,现在每吨铜的能耗又降低了5%,排放再减少10%。”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工程师兴奋地说,“下个月我们要去赞比亚铜矿项目交流,把这项技术分享给更多人。”
高小凤拍拍他的肩膀:“很好!技术只有共享,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以后你们有任何技术难题,都可以随时联系中国的专家,我们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创新。”
这一年夏天,联合国在新加坡召开“全球资源可持续发展论坛”,同凤集团发起成立“全球资源治理合作联盟”,有5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入。联盟成立仪式上,高小凤作为联盟主席,发表了题为《共筑共赢之林,共享可持续未来》的演讲:“过去十年,‘中国方案’在全球38个国家落地,建成了62个资源开发基地、35所职业培训学校和40个医疗站。但我们知道,全球资源治理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事,需要更多伙伴携手合作。这个联盟会搭建技术共享平台、生态监测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让‘共赢之种’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长成一片连接世界的‘共赢之林’。”
论坛结束后,高小凤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全球各个项目地的孩子,共同绘制的“世界共赢地图”。地图上,北极的生态监测站旁画着奔跑的北极狐,非洲的草原上画着茁壮的猴面包树,南美的盐湖旁画着蓝色的光伏板,中亚的戈壁上画着绿色的铀矿基地……每个项目地都用彩色的线条连接起来,像一张温暖的网,将世界紧紧相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