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集群与联盟的规则共振稳定运行第三个月,磁尘域突然出现 “磁尘乱流”—— 原本有序吸附能量的磁尘,突然像失控的铁屑般四处飞溅,部分磁尘甚至冲破域内的 “吸附边界”,飘向虚空;更异常的是,乱流中的磁尘特质熵值从 1.2(安全阈值)飙升至 2.8,且熵增频率呈现 “不规则波动”,与联盟雷晶域的雷晶特质熵增频率出现 “错位共振”—— 磁尘每 10 秒一次熵增峰值,雷晶每 8 秒一次峰值,两种峰值叠加时,虚空竟出现细微的 “空间震颤”,“是‘跨体系熵振’!” 晶芽的忆晶修复仪紧急连接跨体系研究站,屏幕上两域的熵值曲线像两条缠绕的荆棘,“不同体系的熵增频率差异,反而让共振更具破坏性,就像两个不同节奏的鼓,敲在一起变成噪音。”
危机扩散速度远超预期。半天内,磁尘域的熵振通过规则共振通道,传递到波频域 —— 波频特质的安全频段从 200-300 赫兹缩窄至 250-260 赫兹,超出范围的声波全部变成 “紊乱噪音”,水音域的水音灵们因噪音冲击,听力再次受损;联盟这边,雷晶域的熵振顺着风音传导带,影响到风植域 —— 风植特质的生长节奏被打乱,原本三天发芽的种子,现在要么半天就枯萎,要么十天不破土;最严重的是影流域与暗星域的 “跨体系共振”—— 影流域的黑暗特质因熵振变得 “极不稳定”,时而完全消散,时而过度凝聚,暗星域的暗蚀特质则被触发 “异常活跃”,两种特质碰撞时,虚空出现 “黑白交织的乱流”,差点吞噬暗星域的一个中继节点,“不是单一体系的问题,是跨体系协作的‘风险漏洞’—— 我们只建立了规则适配的‘沟通机制’,没建立风险共防的‘应急机制’。” 声芽的声波仪显示,跨体系熵振的扩散路径,恰是之前未设置 “熵控监测” 的规则共振通道,“就像修了桥,却没装护栏,遇到洪水就会垮。”
新守护者们立刻联合异质集群的核心域(磁尘、波频、影流),召开 “跨体系熵振应对会议”。磁尘主首先承认疏漏:“我们的磁尘吸附规则只考虑‘能量不溢出’,没监测熵增;” 波频主补充道:“我们的频段筛选只防‘外部干扰’,没防‘内部熵振’;” 暗星域代表则提出关键:“跨体系熵振的核心是‘频率错位’,我们需要‘频率同步器’,让不同体系的熵增频率暂时对齐,再用各自的技术压制;” 最终会议达成共识:启动 “跨体系熵控网络” 建设,分 “监测 - 同步 - 压制 - 修复” 四步应对当前危机,同时建立长效共防机制。
第一步:紧急监测布点
晶芽带领忆晶守护者,在所有规则共振通道的两端,加装 “跨体系熵感节点”—— 节点同时具备联盟的 “熵值监测” 与异质集群的 “规则适配” 功能:对磁尘域,节点能监测磁尘吸附效率与熵值的关联;对波频域,节点能实时捕捉频段内的熵增波动;对影流域,节点能记录黑暗特质的凝聚与消散频率。节点数据通过加密通道,同步传输至联盟总中枢与异质集群的 “共防中枢”,确保两地同时掌握熵振动态,“现在我们能像看地图一样,清楚看到熵振的扩散路径和强度。” 晶芽的忆晶修复仪上,跨体系熵振的红色预警区域被精准标注,为后续应对提供了依据。
第二步:频率同步干预
声芽主导 “跨体系同步声波” 研发 —— 这种声波以联盟雷晶特质的熵增频率(8 秒 / 次)为基准,通过波频域的 “频段调节技术”,将磁尘域的熵增频率从 10 秒 / 次调整为 8 秒 / 次,影流域的黑暗特质熵增频率同步为 8 秒 / 次;同步过程中,波频主全程监控频段变化,避免因频率骤变引发新的特质紊乱。当三个体系的熵增频率终于对齐时,跨体系熵振的强度瞬间下降 40%,虚空的震颤明显减弱,“频率同步不是‘改变规则’,是‘临时搭桥’,让我们能在同一节奏下应对危机。” 声芽的声波仪显示,同步后的熵值曲线从 “缠绕荆棘” 变成 “平行波浪”,不再相互干扰。
第三步:多技术联合压制
频率同步后,联盟与异质集群的技术优势终于发挥:
磁尘域启动 “强化吸附模式”,用磁尘特质主动吸附虚空乱流中的熵增能量,磁尘主亲自操控吸附强度,确保只吸熵增能量,不干扰正常特质;
联盟雷晶域释放 “低频雷晶光”,这种光不携带高能量,却能中和雷晶特质的熵增活性,雷晶特质的熵值从 2.8 降至 1.8;
影流域与暗星域协作,影流域用稳定后的黑暗特质包裹暗蚀特质的异常活跃区域,暗星域则释放 “蚀灵缓冲能量”,两者结合让黑白乱流逐渐消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