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灵江岸边,芦苇长得比人还高,风一吹,荡起层层绿浪。灵江新村和青岩村的村民们,正围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看着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手里的一卷麻布——那是两村即将共同签署的《灵青盟约》。
就在半个月前,府城的农技人员如期而至,带来了新的稻种和耕种技术,还有一批改良后的龙骨水车和耧车。可刚开始推广时,却遇到了麻烦。青岩村的村民对新技术半信半疑,李二狗更是当着农技人员的面说:“这新稻种看着就不如老稻种饱满,要是种下去没收成,咱们吃什么?”这话一出,不少青岩村的村民都犹豫了,迟迟不肯领取新稻种。
陆承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错过了这次推广新技术的机会,两村的粮食产量很难再提高。于是,他和青岩村村长商量,决定由两村各选一亩地作为试验田,一起耕种,用实际收成来打消村民们的顾虑。
试验田选在了两村边界的灵江岸边,这里水土肥沃,最适合种水稻。陆承宇亲自带着灵江新村的村民,青岩村村长也带着村里的壮劳力,两村村民一起翻地、插秧、浇水。农技人员在一旁指导,教大家如何合理密植、如何防治病虫害。李二狗也被村长拉来帮忙,一开始他还闷闷不乐,可看到陆承宇和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自己也忍不住加入进来,跟着农技人员学习新技术。
可就在试验田的稻苗刚长出新叶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席卷了灵江流域。漫天的蝗虫像乌云一样,飞过之处,庄稼被啃得只剩下光秃秃的茎秆。青岩村的几亩稻田首当其冲,很快就被蝗虫淹没。青岩村的村民们急得直哭,王老汉蹲在田埂上,看着被啃光的稻苗,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可怎么办啊?今年的粮食又要减产了……”
陆承宇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巡逻队的队员,和灵江新村的村民们一起,带着竹扫帚、铁盆,赶往青岩村的稻田。“大家别慌!蝗虫怕动静,咱们一起敲盆、扫地,把它们赶走!”陆承宇大声喊道。灵江新村的村民们也纷纷安慰青岩村的村民:“别担心,咱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把蝗虫赶走!”
田埂上,两村村民排成一排,一边敲着铁盆,一边用竹扫帚驱赶蝗虫。孩子们也拿着小木棍,跟着大人们一起喊,声音震耳欲聋。蝗虫被这阵仗吓得四处乱飞,渐渐离开了稻田。可大家刚松了口气,却发现蝗虫又飞向了两村的试验田。
“不好!试验田的稻苗还小,要是被蝗虫啃了,就全完了!”青岩村村长急得大喊。陆承宇立刻说:“刀疤脸,你带一组人去试验田,用树枝扎成篱笆,把试验田围起来;阿木,你带另一组人,去后山采摘艾草,蝗虫怕艾草的味道,咱们把艾草捆成把,插在试验田周围!”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刀疤脸带着队员们,用树枝在试验田周围扎起了一道临时篱笆;阿木则带着人,很快采摘了一大捆艾草,插在篱笆旁边。艾草的清香随风飘散,蝗虫果然不敢靠近试验田了。
经过一整天的奋战,蝗虫终于被赶走了。两村村民坐在田埂上,浑身是汗,手上也磨出了水泡,但看着完好无损的试验田,大家都露出了笑容。李二狗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陆当家,以前是我不对,总怀疑你们,现在我才知道,两村一起努力,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陆承宇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咱们现在是一家人,就该互相帮助。”
这次蝗灾,让两村村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应对各种灾害。青岩村村长感慨地说:“陆当家,经过这几次的事,我觉得咱们两村不能只靠口头约定,得订立一个正式的盟约,把两村的关系固定下来,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一起面对。”陆承宇早就有这个想法,听村长这么说,立刻点头:“好啊!咱们就订立一个《灵青盟约》,让两村的友谊世代相传!”
接下来的几天,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一起,召集两村的长老和村民代表,商量盟约的内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建议。有的村民说,以后两村要一起兴修水利,共同应对旱灾和水灾;有的村民说,要一起组织巡逻队,守护两村的安全;还有的村民说,要互相传授技术,灵江新村教青岩村编竹器,青岩村教灵江新村种蔬菜……
经过反复商议,《灵青盟约》的内容终于确定下来。盟约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互助耕种,两村共享农具、种子和技术,一起应对自然灾害;二是联防联保,两村巡逻队合并为“灵青联防队”,共同负责两村的安全巡逻;三是资源共享,灵江支流的水源、边界的山林和草地,由两村共同管理和使用;四是文化互通,两村定期举行联欢会,互相学习对方的技艺和文化;五是世代友好,两村村民可以互相通婚,如有矛盾,由两村村长和长老共同协商解决,不得擅自冲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