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安的效率,高得惊人。
或者说,当一位浸淫学界数十年、深谙其中门道的老油条,开始全力去迎合更高层级的意志时,他所能爆发出的能量,是超乎想象的。
就在与陈老通话结束的短短三个小时后。
一份由马国安教授牵头,联合了十几位在东国史学界、档案学界颇具声望的“专家学者”共同署名的《关于对“李嘉泽同志历史身份”进行严谨考证与科学认定的紧急倡议书》,就通过特殊渠道,递交到了东国最高层的案头。
倡议书的行文滴水不漏,辞藻恳切激昂。
通篇没有一个字是质疑李嘉泽的英雄身份,反而处处都表现出对英雄的“无比崇敬”和对历史的“绝对敬畏”。
它首先肯定了近期网络舆论对于“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然后话锋一转,用一种痛心疾首的语气指出,当前舆论场存在着“情绪化”、“脸谱化”的危险倾向。将一位功勋卓着、历史形象极其复杂的英雄人物,简单地等同于网络爽文中的“无敌战神”,这是对英雄的另一种形式的“矮化”和“不尊重”。
最后,倡议书“义正言辞”地提出,为了真正还李嘉泽同志一个“清白”和“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避免其英雄事迹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和曲解,强烈建议最高层牵头,成立一个跨部门、高级别的“历史真相联合调查组”。
这封倡议书,如同一颗被精心包装过的炸弹,精准地,在最高层的会议上,被引爆了。
........................................
帝都,某级别很高的会议室。
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周泽周老总坐在会议桌的一侧,面沉如水。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桌上那份刚刚被分发下来的倡议书,以及......另一份由数位与陈秉国同级别的退休元老联名提交的、支持这份倡议书的“附议”。
他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有些泛白。
‘好一招釜底抽薪......’
周泽的心中,升起一股冰冷的怒意。
他如何看不出,这背后,是陈秉国那个老家伙的手笔!
这份倡议书,看似处处为英雄着想,实则句句都是杀机!
它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而是为了“制造历史疑点”!
一旦这个所谓的“联合调查组”成立,并且由对方的人把持,那么接下来,他们有无数种办法,可以在“严谨考证”的幌子下,将这潭水彻底搅浑。
到时候,李嘉泽的身份,将永远陷入“存疑”的泥潭之中。而他之前所推动的一切,都将成为一个笑话。
“我反对!”周泽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沉寂,“李嘉泽同志的身份,已有刘昌东等多位老将军的亲口证实,更有‘武安’档案作为旁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根本没有必要再成立什么调查组,画蛇添足!”
然而,他话音刚落,坐在他对面的一位同样头发花白的老人,便慢悠悠地开了口。
这位老人,是陈秉国的老战友,也是这次“附议”的牵头人之一。
“周泽,话不能这么说嘛。”老人呷了一口茶,语气和缓,“正是因为事关重大,牵扯到开服玩家的最终认定,我们才更要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刘昌东那几个老伙计,我们有所了解,应该都是国家的功臣。但是,他们毕竟年事已高,又都有过老年痴呆的病史,记忆出现偏差,甚至错乱,也是有可能的嘛。我们总不能仅凭几位病人的‘一面之词’,就草率地给一位元帅盖棺定论吧?”
“至于那份‘武安’档案,你也清楚,里面语焉不详的地方太多。我们尊重历史,就要拿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证,而不是靠推测和联想。”
“成立调查组,正是为了把所有工作做扎实,把所有疑点都排除。这,才是对李嘉舍同志真正的负责,也是对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负责!”
老人的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有理有据。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周泽看着这一张张“义正言辞”的面孔,气得胸口发闷,却又一时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因为,对方所有的说辞,都站在了“程序正确”、“尊重历史”的道德高地上。
他总不能说,我们为了尽快给英雄正名,就可以忽略一些程序上的“瑕疵”吧?
那恰恰就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最终,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关于成立“历史真相联合调查组”的议案,被正式通过。
........................................
当天下午,一则重磅新闻,通过东国最权威的官方媒体,向全国播报。
【为科学、严谨、负责任地考证与认定李嘉泽同志的历史功绩与真实身份,经最高层研究决定,即日成立“历史真相联合调查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