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过后,琉球迎来了难得的晴朗天气。探春站在梅院的高台上,远眺那霸港的繁忙景象。自从改革措施实施以来,港口比往日更加热闹,各国商船络绎不绝。
“王妃娘娘,这是今日的贸易清单。”一位年轻女官恭敬地呈上账册。这是探春新提拔的助手蔡氏,出身商贾之家,精通算术。
探春仔细翻阅,满意地点点头:“比上月又增长了两成。传令下去,明日召集商会代表议事,商讨扩大与暹罗的香料贸易。”
“是。”蔡氏犹豫片刻,又道:“娘娘,还有一事...郑国相家的三小姐今日又没来学堂。”
探春眉头微蹙。自萨摩藩事件后,郑迥虽表面顺从,却暗中使绊。其孙女频繁缺席学堂,显然是有意为之。
“不必理会。你且去准备明日的会议。”
待蔡氏退下,探春走到书案前,提笔给尚文龙写信。近来王子奉命巡视各岛防务,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探春将近日政事一一详述,却在提及家事时顿住了。宝玉信中提到的黛玉死讯,至今令她心痛如绞。
“姑娘,该用膳了。”侍书轻声提醒,打断了她的思绪。
晚膳刚过,一名侍卫匆匆来报:“王妃,港口来了艘大明商船,船主求见,说是...说是您的故人。”
探春心头一跳:“可报了姓名?”
“姓薛,自称薛蝌。”
“宝琴的哥哥?”探春又惊又喜,“快请!”
不多时,一位风尘仆仆的青年男子被引入花厅。虽经年未见,探春还是一眼认出了薛蝌的轮廓。
“三妹妹!”薛蝌激动地行了一礼,“想不到真能见到你!”
探春连忙扶起:“蝌哥哥快请坐。你怎么会来琉球?”
薛蝌落座,接过侍书奉上的茶,长叹一声:“说来话长。自你远嫁后,贾府变故不断。如今我带着家眷南下经商,听闻你在琉球颇有建树,特来相见。”
他细细讲述了贾府近况:元春在宫中病逝,贾府失去靠山;贾赦因贪腐被革职查办;王熙凤放贷事发,被休弃回金陵...一桩桩噩耗,听得探春面色惨白。
“那宝玉...和宝钗?”探春声音微颤。
“他们倒还安好。宝玉如今潜心佛法,宝钗持家有道,勉强支撑着荣国府的门面。”
探春沉默良久,才道:“蝌哥哥此来,可有什么需要我相助的?”
薛蝌略显尴尬:“实不相瞒,我此次贩运了一批瓷器绸缎,想在琉球售卖。但初来乍到,不谙此地规矩...”
探春了然:“这个容易。明日我让商会的人与你接洽。琉球正缺上好的中原货物,定能卖个好价钱。”
薛蝌大喜过望,连连道谢。谈话间,他忽然压低声音:“三妹妹,我来时在海上听闻,日本萨摩藩正在集结战船,似有异动。你在这宫中,千万小心。”
探春心头一凛:“消息可靠?”
“十之八九。我船上有个水手曾在萨摩藩做过苦力,听得懂倭语。”
送走薛蝌,探春立即派人送信给尚文龙。她站在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心中警铃大作。萨摩藩的报复,恐怕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果然,三日后,尚文龙匆匆赶回首里城。一见面,他就沉声道:“探春,情况不妙。岛津家已攻占奄美大岛,下一步就是直取琉球本岛。”
探春倒吸一口凉气:“我们的水师...”
“仅有二十余艘战船,难以抗衡。”王子眉头紧锁,“我已派人向福建水师求援,但至少要半月才能赶到。”
“半月...”探春快速思索着,“必须想办法拖延时间。”
两人商议至深夜,决定采取“疑兵之计”:在港口布置假战船,夜间点燃火把,制造大军驻守的假象;同时派小股精锐袭扰萨摩藩补给线,延缓其进军速度。
次日朝会上,老国王得知军情,吓得六神无主。郑迥趁机进言:“陛下,不如...不如暂且答应岛津家的条件,免遭战火...”
“不可!”尚文龙厉声打断,“妥协只会助长其野心!”
朝臣们分成两派,争执不下。就在此时,探春站了出来:“陛下,臣妾有一策。”
她详细阐述了疑兵之计,并建议:“可派使者假意谈判,暗中拖延时间。”
老国王犹豫不决:“这...这能行吗?”
“陛下,”探春坚定地说,“琉球虽小,也有尊严。若轻易屈服,日后将永无宁日。”
最终,老国王采纳了探春的建议。散朝后,郑迥意味深长地看了探春一眼,那目光中的阴冷,令她背脊发凉。
回到梅院,探春立即召见薛蝌:“蝌哥哥,情况紧急,我需要你帮忙。”
她请求薛蝌利用商船,向福建水师传递求援信。薛蝌二话不说应下:“我这就启程,快马加鞭赶往福州!”
送走薛蝌,探春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宫中女眷制作绷带、伤药,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整个首里城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