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合上记事本,把笔放进抽屉。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窗外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远处楼群的灯光一排排亮起。他打开电脑,调出前期整理的商户名单。
陈雪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材料。“座谈会的场地安排好了,在街道办二楼会议室。时间定在明天上午十点。”
“通知都发了吗?”林辰问。
“发了。五位商户代表都接到了电话,孙老板那边也确认会来。”她顿了一下,“刘伟说他今天下午又跑了一趟社区,听说有些摊主还在议论项目的事,情绪不太稳定。”
林辰点头。“他们不是反对改造,是怕丢了饭碗。明天会上,我们要让他们听明白,这不是拆他们的锅,是帮他们换个新锅。”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林辰提前到达会议室。房间不大,长桌摆成U形,椅子整齐排列。墙上挂着街道平面图,角落里放着一台投影仪。陈雪正在调试设备,看到林辰进来,低声说:“人都快到了。”
十分钟后,五名商户陆续到场。孙老板最后一个进门,穿一件深色夹克,站在门口扫视一圈,目光在林辰脸上停了几秒,才走到指定位置坐下。
林辰没有立刻说话。他等所有人坐定,拿起桌上的名单,一一核对姓名和摊位编号。然后翻开笔记本,说:“感谢各位抽出时间。今天我们不讲政策,不念文件,只想听听你们的真实想法。每位都有十分钟发言时间,请畅所欲言。”
没人马上开口。有人低头看手,有人轻咳两声。坐在中间的一个中年女人先说话:“我们这些小摊贩,风吹日晒挣点辛苦钱。现在说要搬,新地方租金贵,人流少,怎么活?”
旁边一个卖煎饼的男子接过话:“我在这条街干了十二年,熟客都认我这个摊子。搬到市场里,谁知道我是谁?客户全跑了。”
质疑声渐渐多了起来。有人说审批流程不透明,有人担心施工期间断了生计,还有人直接问:“你们是不是和开发商有协议,借民生名义搞商业开发?”
林辰一直低着头记录,偶尔抬头看一眼发言人。他没打断,也没解释,只是在本子上写下关键词:租金、客流、安置期、信息公开。
轮到孙老板时,他双手搭在桌上,声音不高但清楚:“林主任,我不信空话。以前也有领导开会,说得好听,最后啥也没落实。我们现在提意见,你们听了之后,能不能真改?”
房间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林辰合上笔记本,站起来走到投影幕前。“全区现有流动摊点八百七十六个,正规市场摊位三百二十一。”他点开下一页,“供需差五百多个。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人抢一个好位置,管理难,环境乱,消费者也不满意。”
他切换到规划图。“新农贸市场设一百五十个优先租赁摊位,租金三年不变,只面向原区域商户开放报名。水电设施全部升级,统一配送垃圾清运,每个摊位配电子秤和溯源系统。”
有人皱眉。“听起来挺好,可谁能保证轮得到我们?”
“报名顺序按经营年限加评分排序。”林辰说,“老摊主优先。公示名单全程可查,接受监督。如果发现暗箱操作,欢迎实名举报我本人。”
他又打开一份文件。“另外,区里正在推‘老街味道’线上推广计划。我们会联合本地电商平台,为参与商户免费开通线上店铺,做直播培训,推本地美食榜单。三个月内完成首批入驻。”
孙老板听着,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
“还有技能培训。”林辰继续说,“想从摊贩转门店的,可以申请小微创业辅导班,学选址、办证、营销。符合条件的,还能对接银行低息贷款。”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了。有人开始翻看刚才发的资料册,有人互相低声交流。
会后,其他人陆续离开。林辰叫住孙老板:“您留一下。”
两人走到走廊尽头的小休息室。林辰从包里拿出一本小册子递过去。“这是《小微商户扶持申报指南》,里面写了所有能申请的政策支持,包括临时过渡补贴。”
孙老板翻了几页,抬头问:“这些真的都能拿到?”
“每项都有执行部门和联系电话。”林辰说,“我可以安排专人对接,帮你准备材料。只要你符合条件,流程走完就能兑现。”
孙老板沉默了一会儿。“别的领导来了都是拍胸脯保证,你不一样。你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就一条条摆出来。”
林辰笑了笑。“我说了不算数。制度说了才算。我能做的,是让制度落到你身上。”
孙老板把手册收进包里。“那……我们试试看。”
下午四点二十分,林辰回到办公室。陈雪已经在等他。
“孙老板走的时候跟刘伟说了句话。”她说,“他说‘这人做事实在’。”
林辰坐下来,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写的是《关于民生项目商户协调情况的阶段性汇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