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愈近,安国公府愈发热闹。这日正是添妆之日,按照礼制,京中勋贵女眷皆要前来为未来太子妃添妆,以示庆贺。
天刚蒙蒙亮,安国公府门前已是车水马龙。沈静姝端坐正厅,身着杏子黄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头戴赤金点翠步摇,既不失待嫁女儿的娇美,又透着未来太子妃的雍容气度。
碧玉仔细为她整理着衣饰,轻声道:小姐,今日来的宾客中,英国公夫人、镇北侯夫人、永嘉郡主等都是素日与府上往来密切的。只是端王妃也递了帖子,还特意说明要带她的侄女,兵部尚书家的二小姐苏婉柔一同前来。
沈静姝对镜整理着腰间的环佩,闻言眸光微动:端王是殿下皇叔,既然王妃亲自前来,自然要好生招待。你去吩咐厨房,今日的茶点要格外用心,特别是端王妃喜欢的云雾茶,务必要用今春的新茶。
小姐考虑得周到。碧玉应声退下。
花厅内早已布置得喜庆雅致,众命妇见沈静姝进来,纷纷起身见礼。
英国公夫人率先上前,奉上一对玲珑剔透的翡翠玉镯:这是妾身的一点心意,祝沈小姐与太子殿下百年好合。
那玉镯水色通透,雕工精细,确是上品。沈静姝让碧玉收下,温声道:夫人有心了。前些日子听闻府上三小姐偶感风寒,如今可大好了?
英国公夫人没想到沈静姝连这等小事都记得,受宠若惊道:劳沈小姐挂心,小女已经痊愈了。还说要亲自来给沈小姐道贺,只是怕过了病气,特意让妾身代为致歉。
这时,端王妃笑着插话:沈小姐真是心细如发,连各府小姐的身子骨都记挂在心。她特意拉过身旁一个身着水蓝色衣裙的少女,这是妾身的侄女婉柔,最是仰慕沈小姐的才德,今日特意求着妾身带她来见见世面。
那少女上前盈盈一拜,声音柔美似出谷黄莺:臣女苏婉柔,参见沈小姐。久闻沈小姐蕙质兰心,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沈静姝细细打量着她。这苏婉柔确实生得明眸皓齿,更难得的是通身的书卷气,举止间自带一股风流态度,倒是个难得的美人。
苏小姐请起。沈静姝语气平和,早就听闻苏小姐精通琴棋书画,是京城有名的才女。
苏婉柔柔声道:沈小姐谬赞了。臣女不过是略通皮毛,怎敢在您面前称才。倒是听说沈小姐在处理北境军务时展现的才智,那才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
这话听着是奉承,却隐隐带着试探的意味。一个闺阁女子,竟敢议论军国大事,实在有些逾越。
就在这时,外间传来通报声:太子殿下到——
众女眷连忙整理衣冠,垂首肃立。萧景珩大步走进花厅,他今日穿着石青色常服,腰间系着龙纹玉佩,虽未着朝服,却难掩通身的贵气。
都平身吧。他的目光越过众人,直接落在沈静姝身上,语气温和,听说今日添妆,孤特意过来看看。可还顺利?
沈静姝迎上前,浅笑道:殿下怎么来了?前朝不忙吗?各位夫人都是熟识的,相处得很是融洽。
再忙也要来看看你。萧景珩很自然地执起她的手,仔细端详着她的脸色,这几日筹备婚事辛苦,若是累了就歇着,不必强撑。
这一幕落在众人眼中,意义非凡。太子亲自来给未来太子妃撑场面,言语间的关切体贴更是毫不掩饰,这份恩宠,满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份。
这时,苏婉柔突然上前一步,声音愈发娇柔:臣女参见太子殿下。久闻殿下精通诗词,臣女近日偶得一联月映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苦思下联不得,不知可否请教殿下?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在添妆日上,当着未来太子妃的面向太子请教诗词,这举动实在太过大胆。更何况这对联难度极高,分明是有备而来。
萧景珩眉头微皱,尚未开口,沈静姝却轻轻一笑:苏小姐果然是个才女,这个时候还惦记着诗词。不过今日是添妆的好日子,论诗未免太过清冷。
她转向萧景珩,笑意盈盈:殿下,臣女记得库房里收着一套前朝谢大家的《女诫》注本,字字珠玑,最是适合苏小姐这样的才女潜心研读。不如就赏给苏小姐,也好全了她求学之心。
这话说得漂亮,既全了场面,又点明《女诫》——女子该守的本分。苏婉柔的脸色瞬间白了,咬着唇不敢再多言。
萧景珩立即会意,淡淡道:就依你所言。他看都没看苏婉柔一眼,只对沈静姝柔声道,孤前朝还有事,晚些再来看你。若是有人让你不痛快,直接打发出去便是,不必顾忌。
这话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厅内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端王妃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
送走萧景珩,花厅内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众命妇都是人精,哪里看不出方才那一出的用意。镇北侯夫人适时上前打圆场:沈小姐真是好福气,殿下对您这般体贴,真是羡煞旁人。
永嘉郡主也笑道:是啊,我瞧着殿下眼里就只有沈小姐一人,连旁人看都不看一眼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