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刚敷了半个时辰,阿茶突然哭起来:“腿更胀了!像有水泡在炸!” 阿禾赶紧掀开药包,只见阿茶的膝盖红了一片,按下去的坑比刚才更深 —— 是湿气太重,药包的热没把湿气散出去,反而把湿气逼在了皮肤里!雨伯立刻跳起来:“你看!我说不行吧!赶紧送雨淋台!” 阿禾的手心冒了汗,却没慌 —— 他想起雾镇的 “湿瘀同治”,雨湿痹不只是湿,还有瘀,得先通瘀再祛湿!
他让阿雨赶紧去采 “雨溪藤”—— 藤皮是紫红色的,里面的汁液能通经络,是雨镇的 “活血药”。阿雨跑着去了,阿禾则把雨溪藤的汁液挤在药包里,再加了点雪镇的雪薄荷粉(能清热,防湿气化热),重新烤热敷在阿茶的腿上。这次他没把药包敷满膝盖,只敷在膝盖两侧的 “膝眼穴”—— 按现代医学的说法,这是膝关节腔的 “引流点”,能让积液顺着穴位散出去。
没一会儿,阿茶的哭声就小了,她伸手摸了摸腿,小声说:“不胀了……” 阿禾赶紧按了按她的膝盖,陷下去的坑很快弹了回来 —— 水肿降到 1 级了!雨伯凑过来按了按,眼睛里的怀疑少了些:“这…… 这咋回事?只敷两边就管用了?” 阿禾指着阿茶的膝盖:“膝盖里的湿气像装在罐子里的水,只捂罐子底没用,得在罐边开个口,让水顺着口流出去,膝眼穴就是那个口。” 他边说边在手记上画了个膝盖图,标上 “雨湿痹水肿引流:膝眼穴敷药,雨溪藤(通瘀)+ 雨前茶(祛湿)+ 雪薄荷(清热),记自阿茶急症”。
天色渐暗时,阿茶已经能扶着棚柱走路了,左腿虽然还有点肿,却能抬到膝盖高 —— 肌力恢复到 3 级了!雨伯站在棚外,看着阿茶慢慢走,突然说:“俺去雨神庙把‘雨神罐’拿来,罐里的雨水泡了三年菖蒲,能当药引。” 没等阿禾阻拦,雨伯就撑着伞走进雨里。阿禾心里暖烘烘的 —— 风镇的风伯、雪镇的雪爷、雨镇的雨伯,这些固执的老人,终是为了孩子软了心。
半个时辰后,雨伯捧着个陶罐回来,罐口飘着菖蒲香:“这水浸了三年,往年只在雨神祭时用,今天给阿茶煮药,让雨神也帮着祛湿气。” 阿禾接过陶罐,把雨水倒进菖蒲汤里,汤的颜色立刻深了些,飘着的菖蒲香更浓了。阿茶喝了两口,笑着说:“甜的!像蜜水!” 雨伯看着孩子的笑脸,突然对周围的村民说:“今年的雨神祭,不搞雨淋台了!改成‘药祭’,把雨前茶、水菖蒲分给大家,让这位大夫教咱们治雨湿痹的法子!”
村民们欢呼起来,阿禾赶紧教大家辨湿气:“看雨前茶叶子 —— 卷得紧是湿气重,舒展是湿气轻;看皮肤弹性 —— 按下去坑弹得慢,湿气就重;再看肌力 —— 能抬到膝盖是 3 级,能走路是 4 级,不能动是 1 级,肌力低了就用茶艾暖敷,喝菖蒲汤。” 他还教大家 “皮肤弹性测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腿上的皮肤,松开后立刻弹回去,湿气就轻;要是慢半拍,就得赶紧敷药。” 雨伯蹲在旁边,把这些法子记在树皮上,还在旁边画了片茶树叶。
第二天雨停时,阿茶已经能在棚外追蝴蝶了,左腿的肿全消了,肌力恢复到 4 级。雨伯让人把阿禾的法子刻在雨神庙的石碑上,还把 “雨神罐” 送给了阿禾:“这罐能装药,以后你去别的镇子,罐里的菖蒲水还能帮你祛湿气。” 阿雨则把一袋雨前茶和水菖蒲塞进药箱:“雨前茶晒干了能存半年,以后遇到湿气重的地方,泡着喝管用。” 阿茶把自己画的湿度计图送给阿禾,图上的湿度计画着茶树叶,旁边写:“茶树叶卷,湿气满;茶树叶展,湿气浅”。
离开雨镇时,村民们举着茶枝、菖蒲,跟着阿禾的马车送了很远。雨伯站在雨溪河边,挥着雨神旗喊:“以后遇到雨湿痹,就按你教的法子来!” 阿禾坐在马车上,手里捧着雨神罐,罐里的菖蒲水还冒着轻烟,药箱里的湿度计虽然坏了,却装着雨前茶和水菖蒲,还有阿茶画的小图。
他翻开《古法新用手记》,在 “雨湿痹应对” 那页写下:“雨镇雨湿痹:无湿度计时,观雨前茶(卷紧湿重、舒展湿轻)、测皮肤弹性(回弹慢湿重、快湿轻)辨湿气;水肿分级(1 级坑浅速弹、2 级坑深慢弹、3 级坑不弹)判严重程度;应急用茶艾暖敷(雨前茶 + 风艾 + 暖灶灰)+ 菖蒲汤(加雨神罐水),通瘀用雨溪藤,记自雨神祭改俗”,旁边贴了片雨前茶和水菖蒲的标本,茶树叶上还沾着点雨珠,在阳光下闪着光。
马车驶离雨镇,雨溪河的影子渐渐小了,空气里的湿气也淡了些。阿禾摸了摸怀里的雨神罐,又想起刚到雨镇时的慌 —— 湿度计坏了,芦苇辨不了湿气,可最后还是靠雨前茶、水菖蒲,靠风镇、雪镇的经验,靠现代的水肿分级、皮肤弹性测试,把阿茶的病治好了。他终于明白,“古法新用” 不是靠仪器,不是靠老规矩,是靠 “眼里有百姓,手里有法子”,不管遇到什么难,都能从身边的东西里找出治病的药。
前方的路还长,下一个镇子是 “晴镇”,听说那里的太阳总晒得人发晕,村民们容易得 “燥痹症”,阿禾摸了摸药箱里的 “体温仪”(为晴镇准备的新仪器),心里充满了期待 —— 不管晴镇的太阳多毒,不管仪器会不会再坏,他都有信心,因为他带着雨镇的茶、风镇的羽、雪镇的薄荷,带着各地百姓的信任,带着 “仪损智存” 的初心,能把这条医者路走得更稳。
夕阳洒在雨溪河边,茶棚的影子拉得很长,阿禾的马车在雨镇的路上留下两道车辙,车辙里沾着茶树叶和菖蒲叶,像一条连接雨镇与远方的路,也像一条 “古法新用” 的传承路,延伸向更远处的烟火,延伸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喜欢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