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外的厮杀声渐渐平息,夕阳的余晖将战场染成一片暗红。刘继业率领的骑兵成功突袭契丹粮草大营,火光冲天的消息传来,契丹军军心大乱,耶律斜轸被迫下令撤军,后周军队趁势追击,斩获颇丰。柴荣站在阵前,望着契丹军向北逃窜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欣慰的笑容——北汉覆灭,契丹援军败退,河东之地终归大周。
“传朕旨意,全军回师太原,休整三日,论功行赏!”柴荣调转马头,高声下令。士兵们欢呼雀跃,踏着暮色向太原城进发,铠甲碰撞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河东大地。
进城途中,沿途百姓早已自发聚集在道路两侧,手中捧着茶水、粮食,脸上满是真切的喜悦。一位白发老者捧着一碗热茶,拦住柴荣的战马,哽咽道:“柴天子,您可算来了!刘钧在位时,苛捐杂税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如今您来了,我们总算有活路了!”
柴荣翻身下马,接过热茶,一饮而尽,温声道:“老人家,让您受苦了。从今往后,太原再无苛政,朕定会让大家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他抬手示意士兵将带来的粮食分发给百姓,“这些种子和粮食,大家先拿去度日,明日起,朕便派人丈量土地,发放农具,让大家安心耕种。”
百姓们再次跪倒在地,山呼万岁,泪水浸湿了衣襟。他们盼了太久,终于盼来了太平盛世的曙光。
回到太原皇宫,柴荣不顾旅途劳顿,当即召集郭无为、赵匡胤、刘继业等人商议善后事宜。“郭无为,”柴荣看向躬身站立的北汉降相,“你熟悉太原政务,即日起,由你暂代太原知府,负责清查北汉府库,登记户籍,安抚百姓。记住,凡北汉苛捐杂税,一律废除,不得有误!”
“臣遵令!”郭无为连忙领命,心中暗自庆幸自己选对了路。
柴荣又看向赵匡胤:“赵将军,你率部整顿军纪,清查城中残余叛乱势力,严禁士兵扰民。另外,将北汉皇宫改为民生仓库,把府库中收缴的粮食、农具全部存放其中,由专人管理,按需发放给百姓。”
“末将遵令!”赵匡胤躬身应道。
最后,柴荣目光落在刘继业身上:“刘将军,你对河东地形与契丹军情颇为熟悉,即日起,你率部镇守太原北门,防备契丹卷土重来。朕已下令,从汴梁调拨粮草军械,支援太原防务。”
刘继业心中一暖,柴荣刚收服他便委以重任,这份信任让他感激不已:“陛下放心,臣定死守北门,不让契丹一兵一卒踏入太原半步!”
次日清晨,太原城张贴出柴荣的诏书,明确废除北汉“人头税”“城郭税”等十余项苛捐杂税,宣布免除太原百姓三年赋税,同时开设民生仓库,向贫困百姓发放粮食、种子与农具。消息一出,全城百姓欢欣鼓舞,纷纷前往民生仓库领取物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民生仓库外,百姓们排起长队,秩序井然。负责发放物资的士兵们耐心细致,一一登记造册,确保物资发放到位。一位年轻妇人领到一袋粮食和一把新犁,激动地对身旁的人说:“这下好了,有了粮食和农具,就能种地了,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是啊,柴天子真是仁君!”身旁的老农感慨道,“我活了六十岁,从未见过这样体恤百姓的皇帝。跟着柴天子,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城中的商铺也纷纷开门营业,街道上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后周军队严守军纪,不抢不掠,与百姓和睦相处,不少百姓还主动为士兵们送水送粮,军民同心,一派祥和景象。
然而,平静之下,仍有暗流涌动。北汉的一些旧臣心怀不满,暗中联络契丹,企图复辟。这日,郭无为急匆匆地来到柴荣大营,禀报说:“陛下,臣查到,北汉前御史大夫张俭暗中勾结契丹使者,密谋在三日后发动叛乱,劫持民生仓库的粮食,煽动百姓闹事!”
柴荣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冷厉:“张俭?胆大包天!郭无为,你立刻派人监视张俭的一举一动,收集他叛乱的证据;赵匡胤,你率禁军暗中布防,一旦张俭发动叛乱,立刻将其擒获,格杀勿论!”
“臣遵令!”郭无为与赵匡胤同时领命。
刘继业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张俭的亲信多是北汉旧部,熟悉城中地形,臣愿率部协助赵将军,平定叛乱!”
柴荣点了点头:“好!有你二人联手,定能万无一失。记住,尽量避免伤及百姓,将叛乱的影响降到最低。”
接下来的三日,太原城表面平静,实则杀机四伏。张俭自以为计划周密,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柴荣等人掌控。他暗中联络了数百名北汉旧部,囤积了兵器与粮草,准备在三日后的夜晚发动叛乱。
第三日夜晚,月黑风高。张俭率领亲信,手持兵器,悄悄向民生仓库进发。他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想到,赵匡胤与刘继业早已率领禁军,在民生仓库周围设下埋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