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队伍抵达涟州地界时,正值春末夏初。涟州知府陈明远是个心思活络的,早早就打听到安远侯顾昭之的行程,更对那位随行的、名声在外的小林御厨林晚昭充满了好奇。为了给侯爷接风,他特意将宴席设在了涟州最美的云梦湖画舫上,取意泛舟品鲜,风雅无边。
这日天公作美,晴空万里。巨大的画舫装饰精美,飞檐翘角,慢悠悠地行驶在碧波荡漾的云梦湖上。舫内宽敞,布置典雅,四面轩窗大开,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远处莲叶接天,近处波光粼粼,偶有白鹭掠过水面,端的是诗情画意。
顾昭之端坐主位,一身月白暗纹锦袍,衬得他面容清俊,气质清贵。他神色平静地听着陈知府介绍涟州的风土人情,目光偶尔掠过窗外景致,看不出喜怒。林晚昭作为随行人员,被安排在了顾昭之下首的位置。她今日穿着一身湖水绿的细棉布裙,头发简单绾起,插着一根顾昭之前些时候赏的素银簪子,整个人清爽得如同雨后的新荷。她表面上规规矩矩地坐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却忍不住好奇地打量着这精致的画舫和窗外的美景,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这湖里肯定有好货!不知道今天能吃到什么新鲜的?
陈知府显然是有备而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压轴的大菜被端上来时,连见多识广的顾昭之眉梢都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只见数个精美的青花瓷盘里,盛着只只个头饱满、壳泛微黄的——螃蟹!
侯爷,林行走,陈知府满面红光,带着几分得意介绍道,此时虽非秋日蟹肥之时,但我涟州云梦湖特产的六月黄却正是尝鲜的好时节!此蟹乃未成年的大闸蟹,蟹壳薄软,蟹黄似凝非凝,如流沙金浆,肉质尤其细嫩鲜美,别有一番风味。下官特意命人精选了最肥美的一批,请侯爷和林行走品鉴。
清蒸的六月黄保留了原汁原味,橙红的蟹壳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散发着浓郁的水产鲜香。另有香辣蟹、面拖蟹、蟹粉豆腐等做法,琳琅满目地摆了一桌。
顾昭之微微颔首,依着礼节,率先夹了一只清蒸蟹。他动作优雅地揭开蟹盖,果然见内里蟹黄丰腴,色泽金黄,香气扑鼻。他取了蟹醋碟——那是画舫准备的,里面是常见的姜末和陈醋——用银签剔了些许蟹肉,蘸了醋汁,送入唇间。
蟹肉确实嫩滑,蟹黄也鲜,但或许是时节缘故,这六月黄的土腥气比秋蟹要明显一些,而画舫准备的姜醋,姜末切得粗犷,醋的酸味也略显尖利单一,非但没能很好地压制腥气,反而有些破坏了蟹肉本身的清甜。顾昭之细嚼慢咽,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下了论断:蟹本身尚可,惜乎蘸料拖了后腿,未能尽显其美。
林晚昭也依样尝了一口。她的味蕾比顾昭之更为敏感挑剔,立刻精准地捕捉到了问题所在。这六月黄品质上乘,鲜嫩无比,但那碟平平无奇的姜醋确实成了败笔。她偷偷瞄了一眼顾昭之,见他虽然举止依旧优雅,但下箸的速度明显放缓,对那碟醋更是沾了一次后便不再碰,心里顿时明镜似的。
这时,陈知府见顾昭之似乎对蟹兴趣不大,生怕招待不周,连忙又热情推荐其他蟹肴:侯爷,若觉清蒸味淡,不妨尝尝这香辣蟹,滋味浓郁,甚是开胃……
顾昭之未置可否,只淡淡道:陈大人费心了。
林晚昭眼珠一转,心里那个关于美食的小念头又蠢蠢欲动起来。她起身,对着顾昭之和陈知府福了一礼,声音清脆悦耳:侯爷,陈大人,这六月黄确实鲜美难得很是难得,奴婢见猎心喜,有个不情之请。奴婢随行带了些自己捣鼓的香醋和些许调料,可否容奴婢借画舫厨房一角,重新调制一碟蘸汁?或许……或许能让这蟹味更添几分风采。她说着,目光亮晶晶地看向顾昭之,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期待和跃跃欲试。
陈知府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他正愁如何让这位侯爷尽兴,若能得这位御厨亲自出手调制蘸料,这顿宴席岂不是锦上添花,更能体现他的诚意?他忙不迭地应道:哎呀呀!林行走肯亲自出手,那是下官求之不得的荣幸!画舫厨房虽小,但一应家伙事儿都是齐全的,林行走尽管使用!
顾昭之抬眸,目光落在林晚昭那张因期待而微微泛红的小脸上,见她眼中闪烁着熟悉的光芒——那是她每次钻研出新菜式或者遇到心仪食材时才会有的光彩。他心下微哂,面上却是不显,只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从喉间溢出一个低沉的音节:
林晚昭心头一喜,立刻谢过,便在侍女的引领下,脚步轻快地走向画舫后舱的小厨房。这小厨房果然收拾得干净整洁,虽不及侯府厨房宽敞,但灶台、刀具、调料架一应俱全。她打开自己那个随身携带、视若珍宝的紫檀木调料箱——这里面可是她南巡路上的百宝箱,装着她自己用野果参与发酵酿造的香醋、特制的酱油、各种研磨得极细的香料粉,还有一小罐她用上好花椒和芝麻慢火精心炸出来的花椒香油等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