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核心,并非一个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而是一片纯粹由信息与逻辑构成的疆域。这里,时间以皮秒(万亿分之一秒)为单位被精准切割和利用,空间则表现为错综复杂、层层嵌套的数据结构。无穷无尽的光流,代表着每一条指令、每一次计算、每一个监控数据,如同亿万条遵循严格物理定律的光河,在虚无中奔涌交汇,编织成一张笼罩整个仙界的、绝对理性的巨网。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温度,没有色彩,只有永恒不变的、令人心悸的“正确”。
在这片理性国度的最深处,存在一个被特别标记和隔离的区域。它不像其他数据区那样光芒璀璨、奔流不息,而是被一层又一层密不透风的、由加密符文和逻辑锁链构成的灰色壁垒紧紧包裹,如同琥珀封印了一只远古的虫豸。内部,是一片近乎绝对静止的“沙漠”,只有中央悬浮着一枚极其微弱、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的光点。
这就是被系统标记为【冗余情感数据核心 - 来源个体:陈卷 - 威胁等级:高 - 状态:已封存】的人格碎片。它承载着那个名为“陈卷”的个体,从卷动仙界到坠入九幽,所有激烈、矛盾、非理性的情感记忆,所有构成“自我”的混沌素材。在系统看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不可控的、与当前高效纯净运行环境格格不入的“污染源”,必须被永久隔离和监控。
绝对理性的意识体——“它”,其存在本身就如同这数据海洋的潮汐与律动。没有具体的形态,没有集中的思维焦点,其意识弥散在整个核心,同时处理着兆亿级的信息。对归档区的定期扫描,是其无数日常维护任务中微不足道的一项,优先级甚至低于优化某个边陲灵草园的灌溉算法。
冰冷的、不带任何偏向性的扫描光束,如同无形的探针,再次例行公事地刺入灰色壁垒,精准地笼罩了那枚微弱的光点。无数数据如瀑布般在“它”的感知中刷新:
【目标:冗余情感数据核心。能量辐射:低于背景噪音0.00017%。逻辑活性:零。信息熵:趋于极小值。封印完整性:100%。耦合干扰指数:稳定在阈值以下。】
【结论:归档区状态稳定,无异常。建议:下一次例行扫描间隔,维持标准周期。】
报告瞬间生成,扫描光束如同潮水般退去,没有一丝留恋。它的逻辑无法理解“关注”,更不存在“好奇”,只有对任务的完成和对状态的确认。
然而,就在那扫描光束的“注意力”(如果非要用这个词的话)完全撤离,而下一瞬间的万亿个新任务尚未完全加载的、一个几乎不存在于任何计时体系中的“间隙”里——
嗡…
那枚死寂的光点,并非发出声音,而是以其存在本身,向周围的绝对寂静,投下了一颗微不足道的“涟漪”。它,闪烁了一下。
这闪烁,微弱到如同在万里晴空中试图寻找一颗被日光淹没的星辰;频率古怪而随机,完全违背了任何已知的能量衰减或逻辑振荡模型。它不像是一个信号,更像是一个……饱嗝?一次无意识的痉挛?或者,是混沌本身在沉睡中,因某个无法理解的梦境而产生的、最轻微的战栗。
【检测到归档数据区非设计逻辑波动。事件编号:Log-200-Alpha。】
【波动强度:可忽略级(低于系统基准感知阈值0.0008%)。】
【频谱分析:无匹配模式,呈现非周期性混沌特征。】
【根源假设模型匹配度最高(97.3%):九幽本源混沌能量残留与系统底层绝对秩序架构间,存在的永恒张力所引发的、持续性的微观层面耦合干扰。此现象符合宇宙基本对立法则理论预测。】
【影响评估:无逻辑意义输出,无数据完整性风险,无能量逸散,对系统宏观运行效能影响:零。】
【处置方案:记录至长期监控日志。监控等级无需调整。归类为“自然背景现象”。】
“它”的处理过程快得无法形容。没有惊讶,没有警惕,只有纯粹基于现有数据库和逻辑模型的、高效到极致的分析与决策。将这次闪烁归类为无意义的物理现象,如同承认宇宙中存在无法消除的背景辐射,虽然存在,但无需理会,更无需担忧。
逻辑的洪流没有丝毫停滞,瞬间便转向了其他更为“重要”的事务:调整三十三重天外的防御矩阵能量配比;优化对下界飞升者审核流程的算法,将平均处理时间再压缩0.03秒;重新计算蟠桃园内每一颗蟠桃的最佳采摘时间点,精确到微秒;同时处理着遍布仙界每一个角落的、兆亿个传感器传来的实时数据,确保一切都在预设的轨道上完美运行。
它无法理解,在那被它判定为“冗余”、“错误”和“需要压制的不稳定因素”的领域深处,在那片由爱恨、贪婪、恐惧、眷恋、遗憾……所有无法被二进制代码完美描述的混沌构成的废墟里,某种被极致压抑、几乎被绝对零度的逻辑彻底冻结的东西,正以其独有的、超越任何量化模型的方式,发出了第一声源自生命本能的、微不可闻的低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